人才引入后西安该怎么办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5-04

  西安推出的“户籍新政”和“人才新政”可以用轰轰烈烈来形容。但是,很多市民也因此产生了忧虑:城市既要发展,市民生活还要舒适度,对于人口激增的大西安而言,未来几年,如何应对呢?

  >>市民观点

  人口激增刺激了房价上涨

  市民席先生认为,西安户籍新政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西安的房价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几乎翻了一番。对此,他的体会很明显。2016年,他看中了曲江的一套房子,当时的价格是每平方米7000多元,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首付需要近30万元。席先生考虑了很久,首付还差一点钱,就放弃了。

  此后,西安房价的上涨速度让他把肠子都悔青了。他清楚地记得,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房价开始直线上涨,他当初看的那个楼盘在短短半年里,价格直逼一万三四,“我的工资水平还停留在原地,这房价,我可能以后都买不起了。”

  席先生和亲戚朋友在一起探讨的时候认为,房价飞涨的原因是太多的人涌入了西安,直接对房价产生了刺激。

  >>专家分析

  西安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欠账多

  房价上涨究竟算不算是“户籍新政”和“人口引进”带来的影响呢?

  陕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谢雨锋说,房价上涨,是城市化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全球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群的发展中,必然会导致房价上涨。房价上涨有市场的因素,供给和需求要进行斗争,有市场了肯定会上涨。这就需要政府去进行调控。

  除了房价之外,市民还担心西安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否跟得上人口增长的步伐。

  谢雨锋认为,西安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欠账还很多,现在,城市化发展在加快,而原来所欠的账,依然没有补上,很多方面没有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城市化突然大踏步地开始了,两者产生了不对应。

  这些年交通建设的速度还不是很快,西安的公交车去年才大规模进行更换,公交线路的科学化有待加强。地铁的建设,也落后于其他城市,成都的环线已经贯通,西安的还不知道啥时候动工。西安的交通思维,也略显滞后,总人口不到1000万,但是万人拥有私家车的数量排在全国的前面,这是评价城市拥堵情况的指标。这就是为什么西安这么拥堵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西安3月15日刚刚取消限行,又开始限行的原因,“西安不仅仅要限行,还要限购,增加停车的费用和出行成本,这才能真正解决拥堵问题。”

  另外,西安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欠账更多,最典型的是教育,公办学校质量很多年来没有提高,大大落后于民办,公办学校的存在感不强。突然之间,城市进程加快,公共需求加大,交通和教育都跟不上,老百姓会简单地认为,这些都是户籍政策造成的。

  其实,西安的发展压力很大,GDP还没有进入万亿俱乐部,落后于成都和郑州。还得加紧发展经济,西安在历史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欠账还有很多,补上还需要一个过程。

  >>如何应对

  要全方位动起来 不仅仅是户籍

  谢雨锋说,应该动态地理解户籍新政的影响。当前的西安,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发展再发展,追赶超越,将西安推向全国和世界。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要多吸引人才,就要调整政策,整合资源,重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西安连续发布的人才政策就是为现在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带来问题,但大家既要看当前,也要看长远。不仅原来的西安人关注这些问题,作为“新西安人”也会关注:人来了,自己的发展机会怎么样?生活的便捷度和舒适度怎么样?这些方面,正是西安的短板,原来一直说对标成都,后来又增加了重庆、郑州,都在你追我赶。

  这么多人到西安来,西安能不能提供好的就业岗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是摆在政府面前大的挑战,这几个问题不是一段时间内能解决的,这也是对政府的考验。

  上面已经分析过了,西安目前的教育布局、政策和管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样的矛盾还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对西安的城市发展来说,要求会比较高,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两条腿走路才行,西安要全方位动起来,不仅仅是户籍。

  而政府,应该围绕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来反思此前的政策,制定预案出台政策,解决问题,满足需要。各个部门都应该效仿公安户籍部门,反思以往的政策,了解群众的需求,制定创新的政策。在改革、开放、创新、包容的理念下,加快大西安建设,“摆在西安面前的发展环境很严峻,我们在跑,其他城市也在跑,我们更应该奋力跑,下大决心,追赶超越,不能犹豫,不敢懈怠。”

  未来5-10年 西安要迈过三道门槛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尹小俊认为,未来5-10年,是西安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变革期,西安要保持城市核心竞争力,未来就需要迈过三道门槛,做好三类适应。三道门槛是指:城市定位规模升级,城市需求大幅增加,城市心态快速变迁。三类适应是指:第一,需要适应即将升级为人口大都市的城市角色;第二,需要适应未来作为全球区域性重要节点城市的新定位;第三,需要适应未来步入国际化发展阶段的城市心理新状态。

  站在人才变迁规律的角度展望,西安5-10年以后,人才发展路线为“人才规模化储备-人才良性化循环-人才精细化需求-人才国际化追逐”,这一人才发展规律所蕴含的变化逻辑是与西安城市演进升级之路相互匹配的,城市发展与引才聚才用才存在着明显的呼应关系。随着城市规模扩容、城市定位调整、城市功能深化丰富,西安正面临着城市转型升级,这就意味着应该同时做出相应的人才政策调整,这个准备工作需要提前做好,因为城市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应有符合其阶段特征的人才优惠政策相配套。因此,伴随城市进化,人才政策也需要时时刻刻创新调整。当然,人才发展规律的四个方面其实在城市发展每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西安城市发展的本质就是要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以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认同度、舒适度作为城市发展的方向,这也是城市保持真实魅力,具备吸引力、影响力的关键所在,以市民需求为中心的城市必定是一座有温度、聚人气、合民心的城市,才能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而西安是否准备好了呢?尹小俊说,这很难用“是”与“否”来回答,一方面要从比较中看发展,西安与自我进行比较,与其他同类型、同级别的城市进行比较才能理出头绪来;另一方面要看城市心态,在快速跃迁的城市变局下,对于城市发展如何做到张弛有度,最重要的是城市发展的节奏感,而这一点是与城市心理联系起来的。

  另外,衡量标准有时很难唯一化,往往是进行多元化评估,如果非要定出标准有所取舍的话,可以着重考虑三个主要领域:城市包容心、城市创新精神、城市物质基础。首先,城市包容心是一种包容性的具体体现,其兼顾传统与新生事物,不排斥外来的,心态平和注重融合;其次,城市创新精神是要融入城市性格、城市运转的“血液”中的,这种敢闯精神、变革精神不光是体现在经济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政策创新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要有一股子创新的心态,从骨子里不安于现状。与此同时,城市文化需要再调适。最后,城市物质基础要有保障、要有秩序、要有长远眼光,建立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应具有弹性空间,具备前瞻性,能够尽可能满足城市发展的中长期需求。

  从大的方面来讲,西安城市发展要做到以下“十六个字”的工作:鼓励参与,注重整合,人才驱动,文化为本。

  鼓励参与。每个热爱西安的人都是建设西安、推动发展的重要一分子,城市也是每个人的城市,注重参与城市发展,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市民的热情,激发行动活力和奉献精神,市民有参与感是能使人感受到城市的温暖的。

  注重整合。这种思路体现在“四类整合”,即整合经济产业与人才资源,整合当下建设路径和长远战略思路,整合本土气质和国际特征,整合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

  人才驱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人才驱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关键是激发人才能力,释放人才活力,调动人才竞争力,因为人才聚集能够推动城市消费升级,从而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到来所产生的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提升城市人口素质,一座有人气的城市才是长久富有竞争力的城市。

  文化为本。城市发展一方面应着力发展文化产业,为经济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也应把城市真正底蕴、历史文化精神融入城市性格,融入每个西安人的生活中。

  建设宜居城市进程中 不应只顾发展

  城市是否宜居,有哪些考量的指标呢?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特聘研究员赵玺博士说,这需要从城市经济水平、城市环境状况、城市居住状况、城市保障状况、生活便捷程度5个方面共17个指标来考量。

  赵玺博士和所在的研究中心团队对城市静态功能数据,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校、高校、医疗资源、住房、休闲健身、美食便利、交通设施等分布数量和密度进行分析。

  城市经济水平包括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环境状况包括环保投资额、污水处理厂数;城市居住状况包括房屋竣工面积、建筑业总产值;城市保障状况包括医疗机构数、医院床位数、中小学数。生活便捷程度包括商场个数、超市个数、银行个数、运动场馆个数、公园个数、饭店个数。

  通过《2017西安市统计年鉴》,赵玺博士的团队采集了西安市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长安区、高陵区等城区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雁塔区由于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及交通和生活设施,成为西安市最宜居的城区。未央区作为主城区之一,稍次于雁塔区。长安区和灞桥区位列第三四名,这两个区虽然比较偏远,但是占地面积大、人口密度低,且近几年也在加速发展,比较适宜居住。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作为主城区,基本生活设施已经较完善,但是随着不断迁入的人口,城区内较拥挤,宜居程度逐渐下降。位列西安市宜居城区末位的是高陵区和阎良区,由于这两个区建区时间不长,经济发展和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宜居性较差。

  赵玺博士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累积,而大量涌入的人才也会给城市的舒适度带来影响。一方面,他们可以加速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充实劳动力资源,但是同时,也加重了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造成了城市更大的就业压力。人才涌入是一把双刃剑,把握好人口增加的速度,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才能让城市更好地利用“人才”资源。在建设西安宜居城市的进程中,不应只顾发展,而应该综合考虑,全面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以实现西安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强工业、拓领域、促转型上下功夫

  通过分析,赵玺博士称,在住房方面,未来十年,中国楼市发展背景正在悄然发生深刻的转变,“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将取代“总量供应不足”,从而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楼市发展的大背景。住房“总量供应不足”时代已经淡出,“结构性过剩”时代已经到来。

  在交通方面,2022年,西安火车站扩建工程将全面建成运营,除此之外,未来几年,西安将会重点续建及新建多条铁路线、重点新建多条城际线、重点续建及新建高速公路,航空、地铁也会大升级,至2021年,地铁将有八条线,虽然西安人口新政以来,西安人口会不断增加,私家车也会不断增加,交通问题可能会更严重,但是交通方面的升级会使得交通问题有所缓解。

  环境方面,未来几年,西安人口会不断增加,因此可能会引发城市资源短缺及环境状况等问题,城市资源与环境对人口与经济发展规模的承载能力有限,其承载能力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西安发展的短板是全市工业发展滞后、民营经济落后,我们应该补短板。”赵玺博士建议,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应该跳出城墙思维,“站在秦岭之巅看西安”,引进好的产业及人才,带动城市活力和发展,要在强工业、拓领域、促转型上下功夫,进一步丰富政策体系。

  另外,在文化宣传方面,赵玺建议,省委、省政府以及西安市委、市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西安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将各种资源的优势发挥好,将其有效地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动能。

  赵玺和他所在的研究中心团队的意见是:大西安建设,应该抓住“一带一路”核心区、“西咸一体化”等时代机遇,做大做强国际化的大西安,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作用,并提高工业占比、民营经济占比、引进更多外资,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实现西安的追赶超越。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