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批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引入,广州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肖雄摄
为引进、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金融人才,从而对广州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广州市金融工作局日前印发《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修订)》(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三年。
自2015年《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出台至今,该项实施办法已进行了两次修订。记者对比新旧版本发现,本次《办法》重点支持的人才类别新增了“金融柔性引进人才”项目,将根据其在穗工作时间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同时,《办法》对于人才评价标准、补贴资金额度和发放办法都进行了修改和明确。
广州市金融工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年来,广州共评选出高层次金融人才767人,补贴人才资金共计8967万元,实施办法的不断优化是为了最大化发挥人才专项政策的激励效应。
评价标准中新增“全球视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等字眼
本次《办法》指出,“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重点支持四类人才:包括金融领军人才、金融高级管理人才、金融高级专业人才和金融柔性引进人才,并且分别对每类人才的申报标准进行了阐释。
其中,对于金融领军人才的要求,较往年新增了“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要求。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的评价标准增加“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这里指的贡献包括了人才所领导的机构对广州重大项目建设、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和融资成效、积极开展金融特色业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等。
《2018年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目录及评定标准》(以下简称《目录》)作为《办法》的附件同步发布。记者对比2018年与2017年的《目录》发现,今年人才大类分为4个,其中金融高级专业人才分类进行了调整,细分成为40个人才子类,较去年39类增加了1类,包括减少了“互联网金融业务”子类,合并了部分子类,增加“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发展人才”“金融科技人才”子类。
前述负责人介绍,金融高级专业人才须从事金融要素市场交易、离岸金融、人力资源管理、航运金融、股权投资(VC、PE)、并购投资、保险精算、绿色金融、小额贷款、知识产权融资、金融研究等广州金融市场亟需的业务,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工作业绩突出。例如,新增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主要是因为这类人才对于发掘、引进、培养机构所需人员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作为修订后新增的人才大类,金融柔性引进人才的评定标准更为严格。要求申报者拥有博士学位并且在国外知名金融机构连续工作10年及以上,或者拥有硕士学位并且在国外知名金融机构连续工作15年及以上。申报者还须与广州金融机构签订服务协议,能协助广州的金融机构开展战略研究、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产品研发、资产管理、金融科技、国际业务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