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构筑人才聚集高地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4-19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国家赋予的重大任务,是绵阳的“头等大事”。面对这场“大考”,我市系统梳理“迎考”任务清单,突出军民融合特色,提出构建创新转化、产业培育、人才集聚、开放合作、金融服务“五大体系”,加速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过去一年,我市人才开发体系建设实现固本强基、机制创新、乘势而上,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谋篇布局点燃干事创业热情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作为国家科技城,我市加快推进西部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先行市、军民融合示范市建设。使命确定,目标明确。“三市”建设如何起好步?

  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

  以“高精尖缺”人才供给为核心,在人才发展中推进军民融合、在军民融合发展中汇聚优秀人才,加快形成军民人才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努力在区域人才竞争中形成“望尘莫及”的比较优势。这成为我市加快构建军民深度融合人才开发体系的“方向标”。

  过去一年,我市为造就一支能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出台了创新人才制度、优化人才环境的一系列举措,犹如春风化雨,推动军民人才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服务全面创新改革,汇聚“塔尖”人才,我市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动军民人才深度融合主旋律,既支持在绵军工单位人才享受地方激励政策,又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参与军品研发,正式开启人才资源优先服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全新模式。

  敢闯敢试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呼唤创新人才。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靠人完成的,谁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如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我市打破传统思维,充分发挥每年6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聚焦人才引进聚集、培养开发等关键环节,精准实施四大重点人才工程,引导军民融合人才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掀起军民融合人才创新创业热潮。

  去年,我市围绕信息安全、核医学、航天航空、节能环保等领域,大力实施军民融合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军工单位民品研发团队(“民参军”企业研发团队)、军民融合企业“涌泉团队”、军民融合领军服务团队资助计划,打造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核心关键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保障科技成果在绵转移转化,释放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我市着眼长远,率先实施军民融合学科(专业)团队培育资助计划,鼓励在绵高校新设军工专业、军民融合专业,积蓄全面持续发展后劲。

  同时,我市还开展“三大试点”,探索制定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开展留学回国人员和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试点、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试点工作,为我市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海纳百川构筑人才聚集高地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我市出台加强外国人才“引育管用”综合配套政策,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健全“人才+项目”双重服务保障机制,推动重大产业项目与人才引进协同发展。

  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人才平台不仅是我市招揽八方人才的“梧桐树”,也是成就人才事业追求的“大舞台”。我市在推进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国家科技城(绵阳)分市场建设,打造“线上线下”智能服务平台、建好科技城大学创新中心,持续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在绵阳设立分支机构,建好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方面狠下功夫,着力实现“三大平台”协同发力,“各路英雄”纷至沓来。

  过去一年,我市一方面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科技创新扫清障碍;一方面不断强化人才和金融支撑,为全面创新改革提供保障。

  2017年,我市将加大创新人才引进、人才激励、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高素质创新型军民融合人才队伍。目前,游仙提出的“课题式”引才、江油提出的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联动“两翼计划”、北川提出的兰辉干部学院建设等“县市区牵头、市级部门支持”的市县合作项目均已启动。我市还将全力做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第三方评估,向上争取新一轮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办好“英才风华·辉映绵州”——2017中国(绵阳)科技城重大人才项目颁奖晚会,全力构筑人才聚集高地。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