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两个一号工程”,做大做强现代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快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绵阳的决定》,为绵阳的未来描绘了一张绿色、循环、低碳的画卷。“在绿色美丽绵阳的大背景下,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市发改委将紧紧围绕全会的要求,深入实施‘两个一号工程’,确保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昨(11)日,市发改委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按照中央和省上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作出的《决定》,以空间布局为基础、以城乡建设为载体、以绿色经济为重点、以环境保护为关键、以生态文化为根本、以体制机制为保障,把握绿色发展的总基调,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和目标。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决定》的定位准确、重点突出、任务具体、措施有力。
《决定》提出,到2020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并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了要实现的具体任务。“这有利于我们瞄准目标,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市发改委负责人说,“《决定》提出,着力构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绵阳的七大体系,将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污染防治、制度建设、文化繁荣等方面有机结合,有利于形成合力、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组织领导,着力抓好资源环境保护及循环经济相关工作,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及循环利用重点工程等项目的对上资金争取,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在推进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市发改委今年已争取到污水垃圾处理项目中央及省预算内资金3000万元、专项建设基金1000万元。在节能减排上,市发改委积极开展对各县市区、园区节能减排绩效考核和“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加强“万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及审核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工作。
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市发改委放眼全局,意识到“绿色”才能让绵阳发展“细水长流”。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以“节能领跑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节能宣传氛围,增强了民众的节能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牵头起草《绵阳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开展2016年市级领导牵头重点课题《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对策措施研究》编写工作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性保障。
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市发改委将主动作为,依靠创新驱动,大力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推进“两个一号工程”,以“两新”产业、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为重点,做大做强现代产业。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绿色专项。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积极争取节能重点工程、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污水垃圾处理及管网等项目资金。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完成省上下达GDP综合能耗下降3.5%的目标任务,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推进。
此外,大力实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农林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重点示范工程,加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中科绵投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四川省嘉陵江流域各市的深入合作,区域联动,形成政策合力,在建立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制度、建立生态屏障建设与保护制度、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机制上推进制度创新,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