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0-04-07

  在北京市发展上,习近平总书记除了提到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外,还强调要“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指示,形成推动北京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政策合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实现从重疏解向重高端的精准转变

  “精准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一项重要策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扶贫工作时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成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此后,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倡过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精准培训等概念。使用“精准”概念,是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竞争需求的政府行为的必要转变,适合于说明北京制造业从重疏解向重高端的转变。

  之所以强调北京不再把疏解作为重点任务,乃是因为:第一,不存在无休止的疏解,任何疏解工程、疏解过程都是阶段性工作。第二,大规模疏解已经把大部分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制造业企业转移了出去。2015—2018年,北京关停退出制造业企业3989家,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大部分企业迁移到异地,重新安家落户。第三,疏解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北京因为疏解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可喜变化。

  在此基础上,政策重点应该转移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高端化发展方向上来。这是因为:第一,高端化是国际竞争的重点目标,北京朝此方向努力不能有所松懈。第二,高端化方向与首都的基本功能与定位相一致。北京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都需要重视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这符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方向。第三,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制造业企业的疏解腾退,为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腾出了空间。第四,北京承担的许多国家职能的实现,需要通过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体现出来。

  推动疏解和高端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方面都谈到了。但这两个方面应该都顾及,两个方面不能偏废;两个方面要有先有后,时空执行有一定时序和重点。鉴于在第一个方向目标已经大部分实现的情况下,应该更加重视第二个方向的目标实现。为此,必须推动制造业从重疏解到重高端的精准转化。精准转化是指从疏解到高端化发展,都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但须有阶段、分时期进行;在该疏解的时候疏解,在该高端化发展时高端化发展;从重疏解的政策到重高端的政策,应有机衔接、适时转变;鉴于疏解是阶段性短期目标,高端化发展是长期目标,向高端化转变具有长期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五个方向。

  第一,确定不疏解甚至保护发展的制造业领域。对于高端制造业,应该予以全方位多角度的积极支持;对于能够生产高端产品、可以进行高端化升级或者能够为高端制造业提供配套的制造业企业,应该保护性发展,明确其不在被疏解范围;对于拥有自有技术与创新能力、环境经过治理可以满足标准的制造业企业,可以不必疏解;对于服务首都民生需要生产出高质量、高标准产品的都市型企业,应尽可能通过技术改造升级达标排放,也不能疏解;对于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制造业企业,可以不予疏解。比如,北京市的红都服装、燕京啤酒、大明眼镜、红星二锅头、三元奶业等制造业企业,都有发展的市场基础。

  第二,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新动力。要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结果,高端制造业发展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要格外重视深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学研政各方面更好结合,构建网络化、功能化的区域创新体系。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强政策规范和引导的基础上,把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蕴藏的巨大潜力转化为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巨大动力。

  第三,推动北京的产学研共同体更好承担制造强国“补短板”的重要责任。中央已经确立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政策,着力巩固制造强国建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但是在制造强国建设中,我国遇到了一些卡脖子产业和技术瓶颈制约。要发挥北京创新人才多、创新能力强、各类学科健全、多样化创新要素匹配程度高的优势,以产学研共同体承接国家“补短板”的重大任务,积极突破卡脖子产业技术诀窍和技术产业化转化难题,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服务于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关键支撑与示范价值。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