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西省"全面改薄"工作整体安排,相关县(市)近期对各自辖区"全面改薄"情况进行了自查自评。太原市涉及"全面改薄"的三县一市也交出了各自的成绩单。
清徐县:县域教育发展基本均衡
2014年和2015年,清徐县使用中央、省资金2056.4万元,县自筹资金 2906.83万元,为全县农村学校配备音、体、美、科学教学实验仪器等设备,配备多媒体设备、云机房,3所农村初中学校改造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餐厅等,满足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基本需要,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面实现县域教育发展基本均衡。
具体表现在:清除D级危房,学校校舍符合抗震消防和采光通风要求,配齐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课桌椅、图书,学校操场、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符合规定;改善学校生活设施,实现寄宿生每人一个床位,食堂、厕所能够满足学生需要,有必要的饮水、取暖和安全设施;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确定26个教学点,基本满足偏远地区孩子就近上学的需要,对学生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核定公用经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古交市: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4年至2015年,古交市累计投入资金6984万元,“全面改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市中小学校舍无D级危房。新建校舍保障了基本的教学条件,多层校舍建筑每幢不少于2部楼梯,楼梯坡度不大于30度,护栏坚固。教室坚固、耐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均符合规范要求,窗台高度符合安全标准。全市所有学校均已实现一人一桌一凳。根据学校地理条件,对所有“改薄”项目学校的运动场地及校园道路进行硬化,配备了相应的体育设施、体育器械。根据学校规模、学生年龄特点、图书使用率添置图书,购置图书65100册。目前,全市小学生均图书达20册,初中生均图书达30册。
古交市学校生活设施进一步改善。学校宿舍均未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宿舍通风、采光、消毒、杀菌措施到位,寄宿生一人一床位,彻底消除了“大通铺”现象。全市寄宿制学校全部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每所学校均配有电热开水机或电热开水房,能满足学生实际的需要。
娄烦县:资源配置向农村教学点倾斜
娄烦县2014年至2015年度“全面改薄”项目共计4所学校,其中涉及校舍建设项目3所,已全部竣工;信息化建设及设备配置也已全部完成。2016年项目共计3所,涉及校舍建设项目2所,其中新建静游镇寄宿制小学学生宿舍改造已竣工,新建第三实验学校已完成选址、规划、立项、可研、初步设计、环评、土地等前期手续,正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此外,2017年15所学校设备购置项目今年已一并实施完成,完成投资548万元。
娄烦县坚持教育经费、师资力量、设施设备等资源配置向农村教学点倾斜,全县共有教学点63个,按100人补助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严格落实农村教师特岗计划,2014年至2016年共招聘特岗教师79人,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优化农村学校师资水平;执行乡村教师补助政策,年均投入300万元,保障乡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下;合理安排教学点的师资力量,采取紧缺学科“走教制”,确保农村教学点各项课开齐开足。
阳曲县:形成时间表、路线图
阳曲县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摸底排查,确定薄弱学校范围,针对每所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缺口,明确弥补缺口的途径、时间安排和资金来源,形成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时间表、路线图。阳曲县“全面改薄”项目建设共规划53所学校。今年“全面改薄”总投资3171万元,校舍规划建设面积3691平方米,运动场改造建设面积1.8万多平方米等。
阳曲县实现了教育网建设全覆盖、专任教师“人手一机一桌一柜”、多媒体“班班通”,图书室、阅览室建设、音体美卫器材、综合实践活动室器材配备等教育标准化建设配套工程全面提升,教室、实验室、功能用房多媒体教学设施配备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学生实现了一人一桌一椅。在改善学校生活设施方面,阳曲县初中学校学生食堂全部改造完成,完全满足学生的就餐和饮用开水需要;实现了寄宿生一人一床,消除了“大通铺”现象;学生宿舍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安装了监控报警、消防和应急照明装置,配备专人负责,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