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无锡经济转型发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2-05

  政府、企业出题,高校破题、解题。广泛开展政校企合作,为地方发展各行各业输送人才,江南大学近年来主动融入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校长陈坚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要研究一下江南大学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就不难发现,江大早已把学校发展的谋划置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大背景、大格局下,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模式,使得江大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关系进入了全新阶段,也为江大科学布局谋发展,立足服务求共赢积累了经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匹配无锡产业发展

  当常规机器被装上传感器和控制元件,进行智能化提升,可以提高效率、降低能耗,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在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白瑞林教授实验室,听他描述未来智能制造的前景,记者眼界大开。在过去十年中,白瑞林和无锡信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紧密合作,共同突破技术难题,助力对方从一家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为物联网行业领军企业。

  把办学优势转化为服务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江南大学通过一系列的学科资源整合和提升,在融入与促进城市发展上不断寻求新的路径。2010年,根据无锡建设“感知中国中心”需求,江南大学成立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由原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整合组建而成,具有信息、电子与电气类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作为高校来说,为物联网产业服务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培养优秀人才。”学院院长刘飞说。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学院直接和物联网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本科生;通过签约科研项目,以高校的科研辐射带动企业技术创新。“我们统计过,近年来,学院每年有1000余名物联网相关专业毕业生,其中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都留在了无锡。”目前,学院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覆盖本、硕、博各层级的物联网人才培养系统,为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除了物联网学院以外,2008年,学校整合土木工程系、环境工程系,成立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共同推动无锡太湖水治理、中德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试点示范城市申报等工作;2009年将设计学院动画系、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媒体技术系进行组合,成立数字媒体学院,与无锡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电影产业企业紧密合作。“第一时间响应无锡产业发展的要求,从人才培育、科研创新等方面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一直都是江南大学发展的理念之一。”陈坚说。

  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融入区域创新体系

  从棉纱线到成衣,只需要一台纺织机,省去了裁剪、缝纫等多个环节,这样类似于3D打印的一体成形的纺织技术,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为消费者带来更舒适的着装体验,也为传统的纺织行业带来了新一轮的生产变革。变革背后的技术动力,源自于高校实验室。作为王牌院系,江大纺织服装学院一直积极响应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号召,广泛开展各类校企合作,学院与阳光、海澜、第一棉纺织厂等大型本地纺织企业建立起常年的合作共建关系,每年大量毕业生被输送到企业,为企业巩固行业领先的地位提供了支持。“我们以产品为导向,工艺为基础,技术为核心。”江大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蒋高明教授说,“行业、企业的难题就是我们的难题。”中心自主研发了适用于各类针织物设计与仿真的CAD系统,推广至16个国家50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了江阴恒亮纺织、好运来针织有限公司等本地纺织企业。

  为了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江南大学于今年上半年落成启用协同创新中心,占地两万平方米,以产业协同、国际协同为方向,吸引外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入驻。中心负责人黄敏说,有了这个平台,企业可以直接把研发中心放到学校,寻求技术支持,对于江大来说,也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目前有6家企业入驻,他们为江大师生带来了项目,双方在合作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有望实现共赢。”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