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成都已经站上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新起点。国家中心城市一方面要求在全国层面具有经济、文化、交通等领域的中心性特征,另一个重要方面则表现为高度发展的开放型经济及具有一定国际化水平的国家开放门户。按照《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完善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层次”是国家赋予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成都而言,打破“西部宿命”,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全面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是当前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任务。
强化高密度对外交通平台
区域经济学认为,交通将改变城市对外各种要素流动的方向、速度与频率,也将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活动的空间运行方式。基于城市对外交通时间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而形成的多时空经济圈,是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基础。在未来发展中,成都应进一步强化对外交通密度,增强成都在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对外多时空经济圈。
一是要瞄准“两港三网”着力点,即成都国际空港和国际铁路港,拓展国际国内陆上物流网、空中物流网和空中人流网,提高“交通”总的供给规模,缩短对外时空距离,拓展时空圈范围。具体而言,要加快推进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吸引国际一流航空公司集聚成都,加密以成都为核心的国际化航线网络;加快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积极推进蓉欧快铁北线建设,加快形成南、中、北线齐头并进的欧陆、泛亚大通道格局;加快蓉昆高铁、川藏、成都至西宁等铁路以及成都经济区环线、天府国际机场等高速公路建设,打造国家高铁枢纽城市和国家区域高速公路枢纽。
二是要着手解决交通在短时期内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应结合对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需求,来审视交通建设的方式、强度、时序、技术等选择,提升现有交通设施的管理与运营水平,以实现最大限度的“交通换时空,时空促发展”。
三是深入推进“蓉欧+”战略,以多形式交通物流编织的时空网络为支撑,构建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全方位开放的基础平台,带动国际贸易与服务的提升以及相关临空、临港产业聚集和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从交通时空圈向对外经济圈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