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中心驱车沿天津大道行驶30分钟,来到位于海河教育园的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攀上51级台阶,一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技能人才“梦工厂”跃然眼前。回首远眺,海河教育园区各式建筑鳞次栉比,尽收眼底。步入明亮的大厅, 置身于此,一间间开放式的“教学工厂”、一条条现代化的生产线、一台台国际领先的大型设备映入眼帘。建筑的凝重、设备的现代使人感受到强烈震撼。
2011年6月,占地面积120亩,设备总投资2.8亿元的实训中心正式投入运行,现代制造、现代控制、现代物流、现代电子和信息五个技术实训领域全部启动,配备设备1750台(套),年培训鉴定能力达到8万人。同年8月,实训中心被国家人社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并冠名为“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目前,实训中心已面向院校和企业开展培训鉴定34万人,圆满承接12场国家级赛事、22场市级赛事、50次行业企业职工技能比武活动,接待国内外参观3000余批次,近5万人。实训中心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设施设备先进、运行管理模式领先的公共实训基地和职业能力建设的一颗耀眼之星。
突出公共服务
铸就技能人才培养的“桥头堡”
实训中心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所有院校、企业、各类机构、各类院校学生、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均可以参加实训中心开设的各类技能培训,对参加职业等级高、社会急需岗位培训的全部予以免费。
2015年,本市推出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政策的普惠性和惠及效应在实训中心彰显,进一步突出了实训中心公益性的特点。按照普惠实用、就业导向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对来实训中心参加培训的企业和职工分别给予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培训津贴,院校学生可享受每课时6元的生活费补助。
通过这一机制,院校、企业和劳动者来实训中心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实训中心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近两年,实训中心福利培训累计为中核机械、一汽夏利、三星、天士力、荣程钢铁等126家企业提供了技能提升服务;本市所有理工类高校都将中心培训纳入教学计划,15所高职技工院校实现了与中心高端设备资源共享。
突出高端定位
树立职业技能培训的“风向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技术进步,催生了现代制造业发展。铣车复合五轴加工中心、四轴车削中心、计量级三坐标测量机、工业机器人、电子电路表面组装生产线、工业控制系统、模块化自动生产线、智能制造系统、生产供应链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正逐步在全市企业中普及应用。这些社会急需、通用性强、需求量大、投入高,且院校、机构无力投入,或使用效率不高的先进设备,实训中心批量成规模购置,实行与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资源共享、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在运行上,实训中心根据设备高端的特点,只做高端培训,初中级和基础性理论培训都由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实现了“建设高起点、设备高性能、实训高水平、培养高技能”。
随着实训中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开展实训室共建合作,不断创新的技术和世界一流的设备,源源不断地落户实训中心。其中,与美国海克斯康共建的精密测量、与瑞典ABB共建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均已建成投入运行。实训中心不仅得到了先进设备的支持,而且获得了课程、师资、认证等软件支持,培训技术和能力达到国际水平,得到相关企业和高校的高度关注。
突出品牌示范
打通技能就业创业的“高速路”
对于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说,在实训中心培训不仅仅是一堂实际操作课,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效地和“工作过程”无缝对接起来,今天的课堂就是明天的岗位,实训老师不再“照本宣科”,讲授内容不再“一成不变”,实训工件不再“千篇一律”,培训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打造了“中天实训”品牌。
实训中心坚持“训为企用”的发展思路,在课程研发、教材开发、师资建设等核心竞争力上不断深入探索,使高水平的硬件平台有了高水平的软件支撑。一是实行“菜单式”培训。按照职业培训特点和规律,根据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革发展,本着“用什么、学什么”原则,将每个专项实训课程细化成若干个实训任务,由培训对象根据自身技能水平,或企业根据生产需要,灵活选择培训内容和时间。目前已开发五轴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智能建筑建模等49个专项职业能力课程。二是围绕“典型任务”开发教材。根据生产实际,打破原有教材教科书式的模式,让企业和院校共同参与开发,以典型任务驱动,实例操作为主,突出“理实一体”与“做中学”,使其真正成为了实训时的指导书、上岗时的说明书、教学中的参考书。三是组建“中天实训”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面向全国特邀现代制造、现代控制和现代物流技术领域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席技师等担任技术专家,定期开展技改技革、培训技术等研发工作;面向全国抢挖一批企业技术能手,担任专职实训教师;面向全市企业、院校,选聘了部分技术骨干、优秀教师担任兼职师资,构建了一支以专家团队为核心、专兼职师资为主体的,符合自身定位的“双师型”专业师资团队。四是为科技创业搭建平台。随着实训中心软实力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原有高端设备资源优势,一批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拿着技术、带着图纸慕名前来进行合作。目前,通过“大师工作室”人才智力或高端设备支撑,实训中心已为国家“863”项目组、天津大学等53家单位提供了技术研发支持服务。
突出辐射带动
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助推器”
今年8月,首届河北省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在公共实训中心开课。在近1个月的时间里,共有来自河北省的30所院校、110名一线实习指导教师,参加了五轴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生产与物流系统建模等5个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在突出技能提升的同时,还加入了新技术发展趋势、实训中心建设经验、世技赛标准、产教融合模式、先进教学教法等内容,使参训老师不仅在操作技能和教学技艺上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
目前,实训中心已为北京化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英利集团、长城汽车等京、冀院校和企业培训近1万人,有22个省市在建设公共实训基地过程中到实训中心考察学习。应宁夏、山东、河北、重庆、湖南、广东等地邀请,实训中心还选派专家现场提供模式设计、方案制定、技术论证等技术支持服务,有效推动了各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天津模式”已被多地复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