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昆明工业经济龙头这么干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2-15

  李河流表示,将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大企业集团的投资动态,寻求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

  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洼地效应,引进一批对经济发展有带动力、支撑力、影响力的大项目,不断增强园区整体实力。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的手段、方法,继续推行“微信在线招商”,不断壮大经开区经济粉丝群,充分利用驻昆和驻外商会、二级平台、社会中介组织招商,实现“以商招商、以商引商”。强化精准招商,遴选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展会,开展“一对一”定向招商,加强昆明综合保税区(经开片区)招商工作,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抓重点招商项目落地,认真做好入区企业的全程跟踪、协调服务,提高企业落地投产率。

  撒梅文化节。

  4 强基础

  地铁、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启动

  针对发展瓶颈,昆明经开区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将有序开展“多规合一”,形成“建园与建城”两轮驱动的格局。

  同时,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投融资方式,以园区道路、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支持配合推进地铁4号线、7号线、9号线、福宜高速(昆石复线)、三清高速、金马路延长线、昆明铁路枢纽羊金联络线等市级重点项目。年内力争完成的建设项目包括广福路东沿线、鸿运大道支线、经开四中等,启动安石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呈黄路北段、经开人民医院、大新册和倪家营片区配套学校等重点项目建设。

  昆明经开区还将加强美化亮化净化工作,深入开展“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形成数据化城市管理方式的思路,不断提高园区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5 护生态

  构筑碧水蓝天宜居经开

  按照国家环保部、商务部和科技部批准的《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该区将推进生态建设和污染控制,加快实施倪家营水质净化厂调节池、宝象河公家村排水口雨污拦截净化、普照水质净化厂再生水管网工程,深化果林水库生态修复等一批重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持续有序推进,支撑经开区碧水蓝天和“宁静经开”的建设。

  以宝象河、马料河和洛龙河水质持续改善为目标,推进河道截污、沟渠整治、排水收集和普照水质净化厂升级改造工程,确保倪家营水质净化厂和普照水质净化厂正常运行及水质达标;同时严控企业污染排放,加强道路、施工扬尘监管和面山修复整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市名列前茅。

  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提高园林绿化标准和质量,精心、精细、精致搞好绿化管养。抓好城乡绿化美化,加强道路、河道两侧及居民区、厂区等绿化建设,抓好机场高速两侧冻害桉树整治、春漫公园、大冲广场景观公园等项目建设,努力构建宜居宜业美丽经开。

  6 提效率

  真心实意为企业和群众服务

  2016年昆明经开区以优异的成绩为“十三五”后续发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得不提的是,这一年,“服务企业”成为其保持稳定增长的一大关键词。李河流于2016年6月上任以来,一直在树立一种理念:从我做起,我们都是服务员。

  在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李河流又特别要求,在全区上下树立“企业至上,服务是天职”的理念。

  李河流说:“今年昆明经开区将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联系企业制度,不断深化银企合作,以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和措施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继续拿出真金白银干货,帮助扶持企业发展,兑现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承诺。管委会各级各部门将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执行首问首办、限时办结、服务承诺、责任追究等制度,进一步简化投资者、驻区企业和居民办事流程,强化便民服务、优化绿色通道,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切实改善发展软环境。”

  7 重民生

  全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今年,围绕民生福祉,昆明经开区将在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双创”等方面有更多实质性的举措。

  例如,将继续实施“名校融校”战略,落实“名师名校名校长”的“三名”工程,加快与云南大学联合开办云大附小的前期工作,确保昆明学院附属经开学校、昆一中经开校区及北京青苗国际双语幼儿园等三所学校如期在今年9月实现招生,满足辖区群众与驻区企业职工子女“上好学”的需求。

  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区级医院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将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创建高水平医院。

  繁荣公共文化事业,做好撒梅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育和扶持以紫云青鸟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不稳定隐患排查化解、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加强食品药品、环境、生产、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巩固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努力创造和谐、稳定、平安的社会环境。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