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趋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孕育兴起,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持续推进等宏观政策背景下,东莞主动对接国家制造业发展新战略,把“东莞制造2025”作为争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2012~2016年的税收数据也再次折射出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诸多亮点。
284.01亿元与14.1%:制造业税收占据半壁江山
数据统计,2012~2016年,东莞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长了284.01亿元,年均增速14.1%。五年间,东莞生产总值增长了约1760亿元,其中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增加值增长了511.74亿元,税收收入(含东莞国、地税收入,不含关税,下同)从939.11亿元稳步增长至1704.96亿元。制造业税收占东莞税收收入的比重保持在40.7%~46.6%之间,高于全省34%左右的制造业税收占比。总体上,制造业税收规模稳居各个行业之首,占总税收比重近半,增速远远高于经济增速,凸显了制造业对东莞税收的贡献。
139.51亿元与25.7%:东莞“制造”迈向东莞“智造”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作为“中国制造”的前沿阵地,东莞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形成以五大支柱(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四个特色(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化工制品、包装印刷)产业为主导的制造业行业格局和税收分布。特别是创新资源集中、创新能力较强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税收发展迅速的特点较为显著。
2012~201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税收增长了139.51亿元,占制造业税收比重由22.7%上升至33.5%,年均增速25.7%,比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速17.2%高出8.5个百分点,比制造业税收年均增速14.1%高出11.6个百分点。201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税收占东莞税收收入的13.6%,比房地产业税收占比的13.4%高出0.2个百分点,比金融业税收占比的4.6%高出9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是近年来东莞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和突破口。
181.03亿元与16.8%:创新驱动优势凸显
依靠资源及廉价劳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逐渐被淘汰,东莞正在转向探索依靠高新技术、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以及推行机器换人战略的新型路径。
2016年,东莞企业申请“机器换人”项目总数达到了577个,总投资72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5%,机器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市R&D比重预计达2.4%,增速连续五年排全省第一位。2012~2016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了1087家,新增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孵化器及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达103个。此外,2013~2016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先进制造业以及高技术制造业的税收分别增加了5.14亿元、123.70亿元和181.03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26.3%、18.0%和16.8%,均高于制造业税收14.1%的年均增速。
44.48亿元与54.9%:内资经济活力迸发
在制造业全球布局调整加快的当下,茁壮成长的内资企业及龙头企业能壮大本土的经济发展,进一步维护了产业安全。
2013~2016年的百强企业中,东莞内资制造业税收增长了44.48亿元,年均增速54.9%,占百强企业纳税比例由7.3%提升至20.1%。其中华为机器有限公司、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三家龙头企业贡献突出,三年贡献税收84.58亿元,2016年三家华为企业税收39.53亿元,占百强企业中11家内资制造企业税收的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