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提质增效并非一个新词,年年都在谈,但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只有读懂新内涵,才能为实体经济指明发展方向。”苏剑表示,今年再次强调提质增效,与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脉相承,牵住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苏剑认为,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要从几个层面理解提质增效的新内涵。从宏观层面分析,提质增效意味着经济发展原动力转换,坚持转向改革、创新、开放这三个要点上。从微观层面分析,一是产业升级,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双提升; 二是技术提升,借助智能制造、柔性生产、工业机器人等新兴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优良开放的营商环境。
苏剑表示,上述理解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我国的潜在增长率。这对佛山而言同样适用。
佛山实体经济主要来自民营经济,企业总能很敏锐地捕捉市场信息,并很早通过改革、开放、创新的方式获得高速增长。“佛山制造企业有实力,要解决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发现问题。”苏剑并不担心佛山在产业结构和产品升级的发展问题,甚至不担心诸如日本马桶盖等海外产品对佛山制造带来巨大的冲击。只要能发现问题所在,佛山制造并不输海外高端产品。正如名声在外的佛山家电,在市场中总能找到有满足中高端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
在他看来,新时期佛山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理解,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上。
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苏剑解释,为何每年报告都有“壮士断腕”这样的豪言壮志,是说明这一改革推进的艰难。佛山要在这一方面继续敢为人先,作出有益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