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国,国家级自主创新区寄托着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厚望。去年,福厦泉高新区正式成为第十五个国家级自主创新区。在政策的东风中,泉州又一次成为创新的前沿和高地。
以雷厉风行的姿态,市委、市政府召开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开启全面建设大幕。一份《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任务和具体指标分解的通知》,将未来三年的40项任务一一明确,并细化提出了21项指标——
聚焦技术创新,至2020年,每个千亿产业集群建设100条以上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全市建设30个示范性数字化制造、10个示范性智能化制造车间/企业;
致力引进培养人才,至2020年,培育10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重点培育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至2020年,新增专利10万件以上;
一组组数据中,泉州创新发展的坚定有目共睹。这样的坚定,不仅向人才和企业传递发展信心,更让他们尝到跨越式发展的甜头。
近年来,乘势泉州获得“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城市的机遇,洛江区嘉泰数控科技股份公司迎来了“数控一代”的大发展。如今,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春风下,嘉泰数控二期扩建工程也迅速落地、拔节生长。
“政府出台的政策对我们数控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尤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效果十分明显。”在该企业长期从事人才工作的林丁福有感而发。2016年6月,在中国工程院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的见证下,嘉泰数控与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联合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已有多名院士、博士、教授、专家驻站,带领20多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到具体合作项目中,同时引进了数名行业尖端人才,成立了福建省嘉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林丁福表示,二期扩建工程一旦投产还需要上百名高技能人才,“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人才加入,企业势必形成更深厚的技术底蕴,同时也会为新产品研发、重大项目建设等注入新的活力。”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样的红利,不仅让本土人才更加专注实业、扎根泉州,也吸引众多外来高端人才和项目纷至沓来,创新区的集聚和带动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即便是身处山区,也辐射到巨大红利的安溪就是有力的佐证。瞄准高端制造、智能制造,3月1日,7家外来高新企业抢滩登陆“安溪2025产业园”,举行了盛大的集中签约仪式。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企业中,不乏有为苹果、微软、谷歌、海尔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供应核心硬件的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