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新区争做自创区的排头兵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5-03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一年来,郑州高新区日夜兼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迈向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的道路上,谱写了一曲创新发展的新乐章,持续引领发展潮流。

  一年来,郑州高新区交出的答卷令人惊喜:2016年,高新区GDP实现248亿元,用占全市1.3%的面积,贡献了全市3%的增加值;部分关键指标进入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2名,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排名上升至第七名,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升至第七名,在2016年科技部发布的高新区孵化培育能力评估中,郑州高新区位列全国第二。全面展示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创新活力和奋进风采。

  A高标准定位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2016年4月5日,国务院发文批复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高新区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5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省委书记谢伏瞻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揭牌。8月25日,郑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举全市之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指明方向、提出要求。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如何实现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战略定位?

  “核心区要有核心区的品位。”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郑州高新区的战略定位坚定地选择了高标准。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书贤说:“我们坚持高起点谋划,就是要把核心区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区、双高企业成长样板区、国际化创新发展先导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

  正式获批后,郑州高新区坚持践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理念,以一种务实和奋进的姿势,只争朝夕。出台了《关于支持科技创新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企业上市和挂牌交易的意见》等文件,在科研院所转制、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文化科技融合、人才引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转型创新发展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抓核心——高新技术产业。确立了战略性产业(北斗导航与遥感产业)、支柱性产业(信息技术应用产业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驱动型产业(科技服务产业)的“121”的主导产业发展格局。

  示范区获批以来,高新产业及龙头企业培育成效明显,新增众创空间22家,占全省的30%;新注册企业5252家,同比增长七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八成,提升12.7个百分点,同时新增10亿元以上骨干企业3家。

  抓创新资源集聚。引进和建设高端研发机构,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抓好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

  示范区获批后,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9个,占全市认定总数的半壁江山。同时,新增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占全市认定总数的57%。

  有了明确的思路,高新区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的一系列目标:

  ——未来科技城基本建成,成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标志性区域、支撑性区域和成果展示区域。年实现GDP500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保持全国前十,R&D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9%,科技进步贡献率由65%提高到70%。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2000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65%提高到70%,科技服务产业占比由30%提高到40%。

  ——“121”产业架构基本形成,战略性产业(北斗导航与遥感产业)、支柱性产业(信息技术应用产业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驱动型产业(科技服务产业)协同发展。北斗导航及遥感产业、物联网产业、中国地铁城相关产业、可见光通信、3D打印产业等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

  ——创新创业生态更加完善。体制机制取得重大创新改革成果;孵化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2万家,孵化能力在全国高新区位居前列。引进天使基金、风投基金、创投基金等科技金融企业50家以上,初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示范区获批一年,郑州高新区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是全市经济集约式、内涵式发展的典范。专家认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创新力量的不断凝聚,已为郑州高新区未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铺平了道路。

  B“国字号”聚集

  自主创新示范区效应初步显现

  如今,郑州高新区已成为创新资源集聚高地,创新创业热点区域。

  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吸引集聚着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滋养培育了创客精神、创新激情和创业文化。

  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创新创意迸发,创新活动喷涌。从巨大的隧道盾构机到灵敏纤细的气体感应器,从高精度的北斗定位系统到智能柔性机器人,创新成果不断绽放……

  “国字号”牌子增多,创新平台更加广阔。郑州高新区相继获批全国科技服务业试点园区、全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试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

  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创新高地特征更加凸显。新申报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1家,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新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获批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占全市的32%;市级重点实验室8家,占全市的30%。

  高端研发机构纷至沓来。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入驻30个创业团队,被认定为“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河南省众创空间”;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挂牌并运作良好,与郑州轻工业学院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已经签约;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已达成意向;三磨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正加快推进。高新区80%的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创新主体不断涌现。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28家,通过认定118家,占全省的近1/5;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达到1000家,占全省的近1/10。

  高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高新区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大力引进高端创新人才。26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入选“1125聚才计划”。

  创新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创新生态更加优越。全年对科技创新企业、创新团队等奖励突破1亿元。新投入使用孵化近20万平方米,入驻科技型企业500余家。新增众创空间22家,占全市的55%、全省的30%。

  筑巢引得凤凰来。一批战略性重点产业项目在这里集聚。

  今年2月,知名电子信息企业“联东U谷”项目在郑州高新区开工,被看作是高新区努力引进拥有核心技术的龙头科技企业、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一个新成果。“郑州高新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并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予以大力扶持,这与企业发展目标不谋而合。”谈到项目选择高新区的考量,“联东U谷·郑州高新产业综合体”负责人如是说。

  目前,包括“联东U谷”在内的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带动力强的项目,正在加速向郑州高新区集聚。

  示范区获批以来,郑州高新区围绕主导产业“四力”型项目,积极开展大招商活动,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引进了郑州天安数码城项目、亿达科技、郑州应用产业园、DHL华中智慧物流综合产业园项目等一批超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投资入驻,创新主体更加壮大。

  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高新区通过定期召开观摩讲评会及现场协调会,集中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目前,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重点项目建设再创佳绩,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4个,新增投资超100亿元,项目开工率、立项审批、联审联批和投资额等任务均超额完成。

  一年来,郑州高新区多项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一个体制机制高地正在隆起。

  科技金融结合取得新的进展。成立规模2.5亿元的北斗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积极引进社会基金投资,2016年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86.64亿元,上市公司总数的不断增加,有效促进了创业投资在高新区的聚集,极大提升了高新区的投资价值。

  企业上市成绩斐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后,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助推工程,搭建集路演、推广、展示、交易于一体的资本市场平台——河南唯一一家全景路演中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总数达到67家,占全省近1/5,位列全国高新区第五。

  高端人才青睐高新区。目前,郑州高新区已集聚各类科技人才10余万人,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密度居全省首位。

  C高效便捷

  优良政务服务环境助力腾飞

  走自主创新之路,不仅要有一流的硬件,更要有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从签订投资协议到完成所有证照,只用了一个多月。管委会帮我们协调市政设施等配套工程,专业又高效!”谈起落户郑州高新区,亿达科技新城项目负责人真心点赞。

  亿达科技的感受,源于郑州高新区对高效政务环境的打造:政府瘦身提效,贴近市场主体抓服务。

  一心一意做服务

  “我们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郑州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在创业中心,创业者不用支付房租,只需负担水电费,还提供法务支持等一系列企业发展急需的服务和跟投资机构对接的平台,这对一家刚落地的小企业来说是最大的支持。”三和视讯董事长范桂萍说。

  走进河南大学科技园办事大厅,一块电子屏,正滚动播出中心所受理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一旁的小格子里,整齐放着小册子,这是审批事项的告知单。高新区加快推进“五单一网”制度改革,推行一站式、跟踪式、代办式、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创办和成长降门槛、除障碍。

  一心一意帮企业

  为提升环境服务效率,郑州高新区出台《关于印发高新区重点工业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的通知》《关于印发高新区政策落实进百企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政策,传递出一心一意做服务的理念。郑州高新区还搭建了中介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配套服务平台等综合性服务平台,集成各环节服务功能,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问题。

  提起高新区对企业的帮助,好玩科技90后总经理陈奕君感动不已:在郑州高新区创业,除了享受到政府的创业扶持外,最为打动他的就是来自职能部门的那股“人情味儿”。他的手机里,始终保留着园区的QQ群,在这个群里,管委会工作人员不间断地为创业者们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和培训。有了高新区帮助,公司很快走上正轨,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离不开干部的素质能力和工作作风。“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高新区以行动响应着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号召,使高新区成为创业成本最低、审批流程最短、手续最简、行政效能最高、创业成功率最高的区域。

  D励精图治

  如今迈步从头越

  站在全国的高度看高新,站在世界的角度看高新。对于未来的发展,高新不仅有勃勃雄心,更有开放的心态。2017年是高新区全面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起步之年,高新区已将今年定为“示范区建设攻坚年”,通过攻坚,实现示范区发展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

  未来的高新区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阔步向前。——攻坚“未来科技城”建设,打造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亮点示范工程。确保郑州市谋划占地2000亩的“郑州科技创新城”开工建设。

  ——攻坚创新资源集聚,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实施高端创新平台集聚工程。确保郑州轻工业学院共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营,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并启动建设。

  实施高端人才集聚工程。全年新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创业团队10个以上、省外高层次人才30名以上。

  实施新兴创新创业载体大建设工程。全年新增省级众创空间5家以上,总量突破25家;力争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孵化场地总面积达到7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数达到3500家。

  ——攻坚高端产业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建设攻坚“北斗云谷”,力争年底前全区北斗研发及产业化骨干企业达到100家,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建设“中国地铁产业城”,打造全国知名的地铁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攻坚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科技创新活力。

  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打造中部领先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完成科技金融规划的编制、科技金融政策的出台、母体基金和创投集团公司的成立、两翼子基金的搭建;新三板资本产业园、科技金融广场、金融资本创新研究院、创新创业研究院、全国会计服务示范基地、路演中心资本力量论坛等六平台启动;力争全区科技投融资机构数达到15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自国务院批复一年来,郑州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初步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站在示范区的美好发展蓝图之上,郑州高新区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