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宣布,为全力备战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同时配合上海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作,将于6月6日至9日在上海、苏州举办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据悉,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国际性技能赛事。此次大赛共设车身修理、电气装置、精细木工、电子技术、工业控制、机电一体化、移动机器人等21个比赛项目,届时,来自国内外的技能工匠高手将同台竞技。
95后青年选手同台竞技
在国际上,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代表了当今世界职业技能领域的最高水平。大赛共有六大类50多个竞赛项目,除制造团队挑战赛、飞机维修等几个有工作经验要求的综合性项目把选手年龄限制为不超过25岁外,其他大部分竞赛项目对参赛选手的年龄限制为不超过22岁。
我国于2011年首次参加在伦敦举行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2015年8月,中国代表团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29个参赛项目中获得5个项目金牌、6个项目银牌、4个项目铜牌和11个项目优胜奖,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这是我国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后,第三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也是参赛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取得成绩最好的一次。
2017年10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中国将参加47个竞赛项目,数量上比上一届增加了18个。2016年10月,中国代表在加拿大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2016年大会上,提交了中国申办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的申请,并推荐上海市作为承办城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告诉记者,通过举办此次中国国际技能大赛,一方面力争达到交流经验、扩大影响、增进感情的目的,为上海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参与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各成员选手提供练兵机会。
推动高技能培养与国际接轨
世界技能大赛是职业技能领域的顶级赛事,同台竞技有助于摸准当前世界的最高水平,以及本国在梯队中所处的位置。
在往年的比赛中,汽车技术、汽车喷漆、飞机维修、砌筑等领域的奖牌多被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一些工业强国所包揽。这样的比赛成绩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技术技能的发展水平。与这些职业技能领先的国家相比,中国高技能人才占劳动者的比率不高,同时缺乏专业培训体系及激励制度,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的20%,高技能人才总量约为450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例约为27.3%,掌握“高、精、尖”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数量更少。而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制造业强国,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占到技能劳动者总数的40%以上。与此同时,技能人才队伍分布不均衡、人才断档问题突出,年轻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曾表示,工业领域的发展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而高级技工人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未来全球制造业的推动离不开优秀的技工人才。“希望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为各国年轻人提供一个技能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借此推动全球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