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旅行者来说,杭州是不容错过的美丽天堂;对于客商们来说,杭州更是无法绕过的投资宝地。
2016年的杭州招商引资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成绩单:借助G20杭州峰会带来的积极效应,杭州当年引进内资项目2733个,到位资金1397.07亿元,实现浙商回归到位资金709.96亿元,同比增长7.48%。作为经济的“风向标”,招商引资成为杭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
“春色满园花胜锦,黄鹂只捡好枝啼”。除了经济环境以及地缘优势,如何利用内外资来实现地方经济的跨越赶超?如何借力招商引资来拉动就业、改善营商环境、优化生活环境,从而进一步提升杭州人的幸福指数?杭州,用自己的实力软环境和创新的招商方式解答了这些问题,演绎着独特的“杭州吸引力”。
以外引外以民引外 阿里巴巴等“巨头”带来聚集效应
身处中国东部的杭州,除了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沃土,更是海内外热钱的流入地。它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成为北上广外,外资企业纷纷看好的待开垦之地。
2017年,杭州在引进外资上继续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1-4月份,杭州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6家,实际利用外资18.32亿美元,同比增长11.72%,继续位列全省首位。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一大批优质投资项目的有力助推,一大批5亿、20亿级别的大项目的落地。
杭州市商务委外商投资促进处副处长赵建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杭州在外资招商上主要是以外引外,以民引外。杭州民营经济发达,很多民营企业在国外都有分支机构,在引进外资时比较有优势。同时,利用在杭州的外资企业,我们也在努力吸引更多的外国公司总部落户杭州。
大项目大企业的落地,是“杭州吸引力”的最直接体现。“如今,借助G20等大型活动,杭州在国内乃至世界上的知名度都在不断提高。而从营造招商软环境上,近几年,杭州一直在不断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积极创造更加开放、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以思科、东芝、玫琳凯、辉瑞、西子奥的斯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落户杭州就是对杭州营商环境最大的肯定。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世界知名企业带来的聚集效应,让杭州这两年在引进外资上一直处于增长态势。”赵建明副处长表示。
杭州招商引资在数量上不断增长的同时,近几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方向性改变:从原来追求数和量的“招商引资”向更讲求质的“择商选资”“招商引智”转变。
在杭州市上城区挂职的西安碑林区宣传部部长柳春林明显感觉到,杭州的招商工作和西安还是有一些区别。柳春林介绍道,“杭州本地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因此在招商中,政府除了关注招商的‘量’之外,更在乎招商的‘质’。政府的目标很明确,主要瞄准装备制造业、金融、生物医药,旅游休闲等,不论从规模和质量上都有很高的要求,还必须符合城市的产业发展定位。即使GDP增速出现短暂的下滑,杭州招商的目标和定位还是非常坚定,绝对不会用不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的投资来拉升GDP。”
杭州连续10年利用外资规模名列浙江省首位、连续多年引进内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包括总投资4.17亿美元的杭州传裕云鸿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增资3.07亿美元等优质项目格外吸引眼球。
据赵建明介绍,随着产业结构转型的深入,杭州利用外资工作实现从粗放的招引到“招大、选优”转变。与几年前大项目大多集中在制造业不同,越来越多的大项目“落子”于信息软件、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
对于一个地方政府来说,招商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收入,意味着地方经济实力,意味着未来发展拥有无限空间。在江浙这片重商之地,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依然重视“商”文化的传承。杭州民营经济发达的同时,也存在外流的压力,为此浙江省政府近年来提出了“浙商回归”计划。
如何把优质的民营资本留在杭州?如何将做大做强的浙商引回到杭州?在杭州市经合办我们了解到,2016年初,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应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杭州开创了“十位一体”的产业招商新方式。建立了包括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在内的10个招商组,从顶层设计上统筹全市行政、信息、要素、队伍资源,实现优势叠加,以产业集聚平台为载体进行产业招商,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同时,杭州通过“择商选资”“八大招商模式”等产业招商新举措,把优质的民营企业留在了本土发展。
另据赵建明介绍,在招商中各个区县是主力,每个区县都有着比较灵活的机制与体制,用以吸引内外资的流入。同时,从杭州市政府层面也会给予各个区县以极大的鼓励和奖励,从而提升大家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这两年,省财政每年安排浙商回归考核奖励资金1亿元,对浙商回归工作年度考核优秀的市、县(市、区)给予奖励。
据柳春林介绍,在挂职的过程中感受到,一方面是各级政府对于企业的重视以服务意识在招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一方面,就是政府在招商中非常讲究方式方法乃至招商技巧与细节,他们可以将一个看似普通的项目不断拉长,并给予足够的配套,从而将项目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