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在龙奥大厦召开,就《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相关政策予以解读。《实施意见》共分五部分30条,是济南市首个针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综合性文件。
“济南人才新政‘30条’,条条真金白银,满满都是诚意,写的全是干货。”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副主任丁林桥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济南人才新政“30条”是我市现行人才政策的优化版、加强版、升级版。新政在起草过程中借鉴了外地经验,突出政策的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与同类城市相比也拥有较高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其主要特点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是更广的范围。济南首提树立大人才观,秉承“省会人才”就是“济南人才”的理念,将省会高校、科研院所各类人才纳入扶持范围。二是更高的含金量。新政对各类人才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最高可获得1亿元的综合资助。三是更活的机制。新政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推动简政放权、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保障用人主体自主权等方面为人才“放权松绑”。四是更有力的保障。新政在改革薪酬制度、支持科技人才兼职或离岗创业、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激励等方面加大激励力度。五是更优的生态。政策在人才创业投资、子女入学、保健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实施人才引进培养升级政策顶尖人才最高可获1亿元综合资助
2016年6月,济南出台“泉城双创”人才计划,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时隔一年,济南再次升级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实施顶尖人才集聚计划,对新引进或培养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实施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聚焦十大产业,着力培养本土重点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并给予最高300万元项目经费资助。围绕支撑产业金融中心建设,济南提出产业金融人才集聚计划,给予引进的金融人才最高100万元的生活补贴。
为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核减企业引才投入成本,新政提出可对急需紧缺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和年薪制,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基数;推进市场化引才,设立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实施重大引才服务外包,对为我市引进人才的个人和中介组织给予最高60万元奖励。
新政要求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激励,规定职务发明成果转化收益可按不少于70%、不超过95%的比例用于奖励重要贡献人员及团队。鼓励和允许国有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盈利后,连续3—5年每年提取不高于30%的转化利润,用于奖励核心研发人员、团队成员及有重大贡献的科技管理人员。
新政要求建立人才创业贷款担保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出资1000万元,可给予每个企业最高贷款额度500万元的担保费用补贴或部分贴息。除此以外,新政还提出加强人才发展载体建设,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并给予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