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壮大“新四军”主体引领新民营经济发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8-07

  武汉建设世界领先产业集群优势在哪里?“现在,世界制造业正在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这是武汉发展的绝好机遇期。”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光谷一场演讲中表示,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东南沿海先后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城市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武汉有着全国创业创新示范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中部城市群和中部崛起及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等五重绝佳的产业发展机遇期。

  打造国际化先进制造业体系,既是武汉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国家使命担当,更是“武汉造”转型升级发展的内在刚需。

  今年,我市全面启动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建设制造强国打好头阵,把建设试点示范城市作为全市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工程来抓。

  4月,武汉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表彰,指出武汉要继续在先行先试方面作出积极贡献,为建设制造强国打头阵、作表率,努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先行先试的武汉模式。

  6月13日,总投资350亿元的武汉华星光电第6代柔性LTPS-AMOLED生产线,即华星光电T4项目,在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举行开工仪式。华星光电T4项目是国内第一条主攻折叠显示屏的显示面板生产线,预计2019年投产,2020年量产。满产后,年产出近116万平方米AMOLED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年均销售额将超百亿元,将进一步冲击韩国等国外企业在高端AMOLED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提升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全球竞争力。

  今年,华星光电T4项目、葛洲坝集团高端装备产业园、中原瑞德血液制品生产基地、亿咖通车联网总部和生产基地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点项目落户武汉,先进制造业的国际化体系显现。

  今年,武汉提出工业发展的奋斗目标,通过3年时间,着力构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布局合理、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挥引领作用。

  我市将重点扶持信息技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等四大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到2019年,初步建成在全球有影响力的信息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建成国内一流的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基地;建成国内一流的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基地;建成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产业创新基地。

  “武汉造”抢占人工智能2.0高地

  今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来汉做主题演讲,“人工智能2.0将引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2.0将成为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在未来数十年里颠覆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

  人工智能2.0是“武汉造”实现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今年来,武汉组织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瞄准智能制造防线,按照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通过重大技术改造典型示范,在全市开展技术改造。

  目前,我市成为同类城市中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今年,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推荐的“远大医药智能工厂建设示范项目”和武汉新迪“制造云——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分别被列为“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和“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试点示范项目;由中船重工推荐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船舶精益研发解决方案”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精益研发解决方案”试点示范项目。

  近几年来,良品铺子以技术优化企业,投入了3亿元用来做智能管理系统,打通前中后台,整合10多个系统,33个线上平台,实现全渠道会员管理。现在良品铺子的自动补货系统,可通过系统进行完全匹配。未来门店除了承载购物体验之外,还将发挥身处社区的功能,成为生活服务中心。

  目前,我市武昌船舶重工、远大医药、武重、神龙、长飞、中石化武汉分公司、武汉船用机械等7家领军企业已经获得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证书;良品铺子等110多家企业成为湖北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12个企业案例入选“湖北两化融合典型案例集”。

  以智能制造技术创新驱动,目前,武汉制造业大力投资对企业的升级改造,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流通平台。

  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层次深度融合,抢抓人工智能2.0机遇,促进“武汉造”实现质量品牌和行业发展。截至目前,已有3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做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两化融合”在全面推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多场两化融合区级行活动,深入到各城区、企业开展信息化公益培训,为企业指引转型升级方向。

  壮大“新四军”主体引领新民营经济发展

  培育壮大新近毕业大学生、“海归”人才、科研院校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等“新四军”创业创新人才,引领新民营经济发展,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搭建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市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的作用,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刚需问题。

  深入服务武汉企业发展,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千名局级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项目)”、万名处(科)级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小微企业”活动,跟踪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技术不能产业化就可能被超越。”今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带着些许的焦急,历经十多年研发,2010年张海鸥教授在全球率先取得金属零部件铸锻合一的3D打印一次成型的国际专利技术,改写世界高端金属零部件制造的历史,迎来空客等国际巨头的关注。

  “这些国际巨头在高端零部件领域已经投入了巨量的资金进行布局。”张海鸥说,希望能够在武汉扩大产能,建设全球领先的金属3D打印工业园区。

  近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了解到张教授的“焦急”后,走上门去详细了解张教授的需求,涉及资金、园区用地等诸多问题,7月14日、7月18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先后两次调研,表示积极支持加速张海鸥教授的先进技术进行产业化,8月1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投资基金、政策服务指导团队上门一对一进行对接,组织相关部门落实工业园区。

  “以创兴汉”,培育“新四军”作为创业主体引领新民营经济发展。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上半年,我市新增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7家,其中,国家示范基地2家,市示范基地15家,完成公益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服务294期(场),服务创业者12880人次,服务创业企业3892家次,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12家次,新设立创业之家21个,结对帮扶创业项目195个,创业活动每天在武汉上演,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今年,我市实施“聚商育商工程”,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遴选11家骨干民营企业开展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武汉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公司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