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校人才却有近80%留下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0-10-30

  都说“逃离北上广”是大趋势,“三年前,我最大的梦想是留在北京;现在,我最大的梦想是离开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四学生小胡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所全国知名的高校,小胡是这个北京高校毕业生群体中一个缩影。

  疫情就业难,年轻人更愿意选择下沉二三线城市

  “疫情之下经济周期的冲击加剧了就业难,使得人才下沉现象更为明显。即使没有疫情,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疫情只是直接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就业研究室主任曲玥说。

  澎湃新闻“美术课”栏目通过梳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6/2017/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疫情前的2016年-2018年,京沪“一流高校”毕业生更少留在名校资源密集的一线城市所在地的北上工作。

  当然,疫情是这个情况的直接催化剂。

  智联招聘日前发布《2020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6月,仍有26.3%的2020届毕业生在投递简历,企业对应届生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2%。

  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小胡说,在老家,一些公司会为职工提供住房;如果需要买房,家里也能在经济上提供到一定的帮助;但是在北京,虽然工资高,甚至过万,但是房租等生活成本也高,扣除固定支出,手头余额所剩无几,生活质量可能还不如回老家。

  以往,中高端人才想要获得较好的发展,只能往一线城市去,因为那里有更多的机会。按某个猎头的话,以前大部分较难招聘的职位,都位于郊区以及二线城市,但是现在,较难招聘的,是一线城市的职位。一是因为一线城市职位要求高,二是疫情下薪酬水平不够吸引,求职者认为“一动不如一静”。

  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使二、三线城市出现新机遇。比如,前几年分布沿海发达地区的部分制造业,因为人工、租金等成本的上涨,近年正在不断往内陆乃至国外迁移,这就给内陆地区的二、三线城市提供了经济发展的空间。

  对于个体来说,95后开始走入职场,刚好碰上高校扩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比例很大;加上这个群体以独生子女居多,这一代父母不仅重视工作角色,也更看重生活质量,他们希望孩子留在身边,同样注重生活环境的舒适度。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