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瓶子抓起来,普通机器人都能做,但要连续把一块块积木叠高高,难度却很大。这需要“翻盘”传统算法,建立一个强算法平台,让机器人做复杂逻辑推理。吴翼就是带着这样的目标,做起了一只“科学候鸟”。近半年多来,他每周像钟摆一样往返于京沪之间,往往是走下清华大学的讲台,就直飞上海,赶到位于徐汇滨江的AITower。
2020年9月,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领军的上海期智研究院落户AI Tower的41层,吸引了像吴翼这样的创新人才前来,“汇聚全球顶尖人才,做突破性基础研究”正是这家新型研发机构的初心和使命。“我相信,十年后,全球前五的人工智能研究高地,期智研究院一定有一席之地;全球最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最向往的工作地,期智研究院一定是其中一个选项。”姚期智很有底气。
给AI人才搭建一流平台
在姚期智看来,中国有许多资质优异的学生,但缺乏进入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的机会,所以他代表研究院立下“军令状”:瞄准全球AI最前端、最有创造力的项目;搭建AI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流平台。
吴翼,毕业于清华大学“姚班”,在多智能体强化学习领域发表的第一个通用算法maddpg,是该领域顶级学术会议近五年来引用率最高的文章。去年夏天,作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在职教授,这位90后科学家接受了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院士邀约,兼职成为研究院PI(学术带头人),并组建团队。“我们想做一个强化学习的算法和平台,实现通用的、泛化的人工智能,去解决一系列问题。”聚焦强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基础研究,短短数月,吴翼团队已有相关技术应用到建筑建构监测中。“我希望通过算法让机器人更智能,而不是按照人们事先预定好的程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