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11-09

  近年来,东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大力培育经济新动能,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统计显示,2016年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考核结果,东莞排名地级市第一名;2016年全市R&D占GDP比重排名首次跃升至全省第三,2016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累计引进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一系列数据表明,东莞在创新转型发展上正大步跃升。

  集聚资源要素支撑创新升级

  今年以来,东莞重点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出台了《关于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的行动计划》。围绕“一廊”“两轴”“三带”总体思路,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支撑计划’”等十大行动计划,用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力。

  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的打造已取得显著成效。高企培育方面,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028家,较2015年增长超过一倍,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总量达2003家,国家高企、后备高企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除了创新主体的培育,东莞近年来不断加速建设科研载体平台。目前,我市共组建了33家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创办和孵化企业814家,2017年上半年实现新增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收入达49.35亿元。

  与此同时,东莞全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为创新驱动升级版提供动力。据统计,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总量达7.8万人。同时,我市还累计引进省市创新科研团队58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5个,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创新资源的集聚带来了创新能力的跃升。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7024和3682件,同比增长52.45%和31.74%。目前,全市累计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不仅如此,2016年我市获得国家和省专利奖共11项,省科学技术奖4项。随着创新能力的跃升,高新产业发展也不断加速,今年上半年,我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了39.3%,较2012年的31.1%,提高了8.2个百分点。

  接下来,东莞将努力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智造强市,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实现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在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走在前列。

  抢抓历史机遇对接“科创走廊”

  今年10月,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工作动员暨系列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及规划发布会议在东莞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启动了广深高速创新资源带建设,发布了中子科学城概念规划,东莞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大幕就此拉开。

  对东莞而言,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是一次历史性跃升机遇。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在会议上强调,要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大战略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推动东莞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在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中子科学城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战略节点。据了解,中子科学城规划面积45.7平方公里,目标是成为珠三角大装置集群核心,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广深走廊联合创新、开放创新、集成创新中心,未来将吸引16万-18万的就业人口。

  接下来,该区域将构建大科学装置集群,即引入同步辐射光源等装置,与中子源协同互补。同时,集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众创空间、检验检测中心等,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孵化-中试”全周期创新生态链。

  不仅如此,当前东莞正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度,紧扣“科创走廊”的主题,通过“倍增计划”、园区统筹、城市提升等主要抓手,力争建设成为国际水准的科技成果转化地、全国领先的智能制造基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中部脊梁。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