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后,经济发达且高校密集的江苏、广东、浙江、陕西、北京、上海等地,近期在人工智能方面都动作频频。11月15日,科技部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并公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百度、阿里、腾讯和科大讯飞榜上有名。
种种迹象表明,人工智能再次站上了产业风口,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轮产业热潮?人工智能的发展还需要突破哪些瓶颈?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东莞,应该如何把握住这轮产业发展机遇?本报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东莞市乐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成威对此发表看法。
人工智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今年,国内再次掀起人工智能风,请问怎样看待这轮产业发展热潮?人工智能对产业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宋清辉:当前,国家大力发展“颠覆性技术”,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今年以来,国内掀起一阵人工智能风。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作为面向未来最具变革性的力量,人工智能对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进产业朝着智能化方向升级,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效益。这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领域表现得非常明显,通过技术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后,行业面貌焕然一新;二是能够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三是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最高端,提高能级水平,改善供给体系质量。
胡敏: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出各种举措推进人工智能发展。从这几年的实际来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确是方兴未艾,像汽车、电子通信、医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已经广泛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根据国际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根本改变了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大提升和延伸了传统产业链价值,得人工智能发展之先机,就能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立于不败之地。
吕成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仅仅是国内各主要城市加大了对人工智能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国内的互联网巨头,都纷纷开始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除了核心技术方法论也要有突破
记者:在落地应用过程中,人工智能也面临着许多瓶颈,如果想要实现人工智能的应用和融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突破?
宋清辉:在落地应用过程中,人工智能的确面临着诸如硬件续航、人才短缺和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等诸多瓶颈。如果想要实现人工智能的应用和融合,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突破。一是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人工智能的核心仍是技术,只有在技术层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才有望实现人工智能的强国梦。二是突破硬件瓶颈。未来,人工智能需要在硬件领域进一步突破,包括处理器、云计算、存储能力等各个方面,人工智能才能发展起来,而目前人工智能尚处于初期阶段。三是突破科学观和方法论。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尚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在科学观和方法论上亦没有取得什么大的突破。
胡敏:目前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在着手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方向和趋势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但也不能只是刮一阵风,搞纸面上的规划,必须从战略布局、产业切入、技术研发上作出整体规划,在推进研发上下大力气,在推广应用上花真功夫。现代人工智能是系统性技术,既要有强大信息基础研究支撑,又要有关键应用性技术的转化运用,还要有广泛协作性创新平台,不能靠单打独斗,集群式、网络式、协作式是它的基本特点。必须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置,拓展在线服务、分享制造等“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形成合理化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和协作性现代产业生态体系。
吕成威:人工智能虽然掀起了发展热潮,但依然面临着不少的发展瓶颈,其中人才、计算能力、数据这几个方面的瓶颈尤为突出,这是需要进一步实现突破的地方。另外,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乐琪光电是一家研发生产机器视觉设备的企业,我们在推动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方面已经探索了多年。在智能制造领域,人工智能其实就是通过机器设备对产品进行选材-加工-检测-收集-上传,而如何实现技术应用,这就是要研究和突破的。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