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高度:人才建设“百花齐放”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12-25

  这两天,“博士”成为有福之州的热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280多名博士齐聚榕城,盛况空前。

  英才汇聚,并非偶然。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福州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创新引才聚才机制,以更加开放的理论、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敞开胸怀千方百计招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加快建设新福州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助力将福州打造成为有高度、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的闽都人才聚集区。

  有高度:人才建设“百花齐放”

  “人才资源是福州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没有人才支撑,就无所谓经济发展。谁在人才发展上高人一筹、快人一拍,谁就能把握竞争的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抢占人才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这是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形成的共识。

  福州市领导认识到,福州要进一步开放开发,在“五区叠加”的机遇中有所作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好排头兵,唯有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创新力度,像重视招商引资一样重视招才引智,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样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才能加快推进新福州建设。

  近年来,市委常委会先后30多次专题研究人才工作,不断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市委副书记、市长担任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相关市直单位负责人和各县(市)区长作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人才办主任。

  领导到位,措施得力。福州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福州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把各县(市)区的人才工作纳入市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干部工作、基层组织建设”设置相同分值。同时,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才工作纳入市委绩效考核重点督查项目。

  市委重视,县市“给力”。全市12个县(市)区分别立足自身人才优势,推出各具特色的人才集聚计划:鼓楼区实施“凤凰鼓翼”人才集聚计划,打造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产业人才聚集基地;马尾区建设“才聚新区、智汇马尾”人才强区,打造物联网产业人才聚集基地;福清市推出融聚英才计划;海洋强县连江县推出金凤海洋人才聚集计划;永泰县也以申报省级人才强县试点县、实施精准扶贫为契机,积极打造“才聚青云、智涌樟溪”人才聚集区。全市人才聚集工程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

  去年初,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福州“闽都人才聚集区”荣誉,这是对福州人才工作的充分肯定。

  有力度:引才育才“并驾齐驱”

  因为看好福州宜业宜居环境,2014年6月,老家在宁夏、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80后”黄文著被引进到福州创业。

  “市里连续3年免费给我提供1000平方米办公场地,还有各种配套人才奖励措施,让我在福州从无到有,企业从弱到强,现在年产值做到了3000万元,明年有望突破2亿元。”黄文著告诉记者。

  黄文著被引进福州后,他还将自己的导师布兰卡及悉尼大学教授李永会成功引进。

  像黄文著这样从境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仅去年就有68人。

  在福州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就聚集了一大批这样的高层次人才。他们有的是通过福州在海外设立的5家人才联络处引进的,有的是像黄文著这样“以才引才”被福州的口碑所吸引的。据统计,目前仅福州留创园就引进境内外高层次人才190多人、企业75家。去年12月,经人社部批准,该园升级为省部共建国家级留创园,并被命名为中国福州留学人员创业园,成为全国唯一与国家外专局共建的引智试验区。目前,该园还在长乐、福清等县(市)区设立分园。

  在注重境外引才的同时,福州市还注重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福州市目前共设立39个院士工作站、185个专家工作站,建站数量居全省首位,其中获省级认定的院士工作站32个。

  在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方式上,福州市持续加快众创空间发展,评审出18家市级众创空间,鼓励其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注重对口协作挂职培养,选派专业技术人才赴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挂职锻炼,持续引进清华、北大、人大引进生到我市工作,目前已引进9名博士、硕士到县区、乡镇和市直部门担任(挂职担任)科技副职。同时,选派青年人才赴平潭综合实验区、武夷新区挂职服务,实现人才资源柔性流动。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