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2名为大渡口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被该区授予“义渡英才”称号,每人获得3万-5万元的项目资助经费。
一直以来,大渡口区坚持把“创新发展”摆在首位,不断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引得来、留得住、能成长”的人才环境,充分发挥着人才在推动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政策引才
“百万”人才项目提供保障
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人才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此,大渡口区首先从“政策”入手,先后出台一系列保障与扶持措施,以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在今年公布的《大渡口区扶持创新创业人才实施细则》中,“百万”人才项目格外引人注目。“义渡英才”的评选便是其中之一。未来,大渡口每年将拿出150万元专项经费,立足“高端引领、贡献突出、急需紧缺”原则,用于支持具有领军才能和行业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同时,还将实施人才房屋租金补贴与人才招聘补贴项目,其经费均为100万元。
“对于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和市、区认证挂牌的微企园、众创空间、创业基地所在企业的人才,我们每月给予每人不低于300元的房屋租金补贴,根据学位和职称不同,还有一定程度上浮。” 大渡口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大渡口区还专门出台了一套创新创业扶持办法,涉及众创空间、科技服务、创业服务、人才服务、金融服务五大类、25条扶持措施。例如,到大渡口创办科技型企业的人才,可获10万元—100万元不等的创业资助。
环境塑人
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对于引入的创新人才,大渡口区不仅提供多重扶持与保障,还通过连接人才与企业的互通渠道、提供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1个创业苗圃+4个专业孵化基地+3个加速器+5个街道创业基地”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天安创业苗圃、亚马逊AWS联合孵化器、重庆微企梦工场等,成为各类人才一展拳脚的舞台。
在此基础上,大渡口区主动出击,先后提供海创会、国创会等500余个项目,为人才提供发挥才智的平台,也为企业搭建对话人才的通道。今年以来,大渡口区人力社保局联合区科委等部门,多次走进区内各大园区,宣传讲解进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对企业发展的好处。依托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区内的重庆西门雷森机械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重庆优擎科技有限公司等,柔性引入5名博士进驻企业。
与此同时,大渡口区还积极搭建学习进修平台,助推人才更上一层楼。例如,为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大渡口区人力社保局积极推荐企业参加“汽车主动安全关键技术与系统设计高研班”、“先进成形制造技术及其在工业推广应用高级研修班”等4批次高级研修班学习。截至8月底,全区2150名专技人参加网上学习,并顺利通过考试。
服务留人
不断加大人才服务力度
今年51岁的王定国,扎根大渡口已有18年,也是本次“义渡英才”的获得者之一。对于大渡口区的关怀,他感同身受:“区委、区政府十分关心我们这些专家。春节慰问、健康体检、搭建劳模工作室等细微的小事,都让人觉得很贴心,所以我愿意留下。” 以优质服务留住人才——这是大渡口区遵循的宗旨。为此,区人社局特别开展“人才贴身服务”行动,真正把服务做到实处。今年7月,重庆德润新邦有限公司一名员工,因职称评审发放机构与档案管理机构不一致,迟迟无法确认职称,很是焦急。大渡口区人力社保局在多方了解情况后,决定急事急办,派专人跟进。通过与其档案所在地、市人才交流中心等多次协调,终于帮助该同志取得市职改办高级职称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