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市在创新人才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和人才引进、激励、培育、保障等方面打出了一套人才政策“组合拳”,以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式搭建政府人才投入资金的融资平台,进一步优化“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生态,吸引人才聚集
5年内引进培育500名以上中青年骨干人才,储备培养200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才;5年内培养和引进100名以上高层次产业人才(团队),支持100家用人单位设立首席科技官,按用人单位实际支付薪酬的60%给予补助;5年内评选100名创业之星,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
2017年5月份,福建省南平市出台《关于加强南平市人才工作的十条措施》及6份配套文件,内容涵盖创新人才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和人才引进、激励、培育、保障等方面,打出了一套人才政策“组合拳”,进一步优化“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生态,吸引人才聚集南平。
以“实”举措招才引智
南平市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同时,将引资与引智有机结合,以项目为载体,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和管理团队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南平市把人才投入作为效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设立市人才专项资金,每年统筹资金不少于2亿元并保持年增长10%以上,成立市政府直属全资或合资的人才科技投资开发公司,以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式搭建政府人才投入资金的融资平台。
为有效解决人才总量小、专业人才外流、高层次人才和基层人才紧缺等问题,南平市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据介绍,南平市围绕党政专业人才储备,借鉴福建省引进生的做法与经验,面向国内外著名大学选拔引进硕士、博士18名;围绕基层急需引进专业事业人员的问题,面向国内普通高校招聘344名优秀毕业生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对于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基础人才“短板”,则通过直接考核聘用、“面试+考核”和定向委培等方式引进储备人才。
“我们从山区实际出发,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理念,坚持柔性引才。”南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罗志坚告诉记者,南平市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借鉴“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模式,引进高端人才。同时,将引资与引智有机结合,以项目为载体,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和管理团队,以达到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人才、培养一个团队的目的。
位于浦城县的绿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骨干企业,建成了兽用药物杆菌肽系列产品生产线、硫酸黏菌素系列产品生产线及食品添加剂纳他霉素系列产品生产线。公司董事长赖潭平介绍,公司一方面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参与产品开发和项目实施,另一方面与湖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医工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同合作,开展系统基础研究、项目对接和产业化开发等。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专业化的团队和设备,通过柔性引才与其合作,项目见效快,且投资少,尤其能够减少企业在人员和设备等方面的投资,对于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开发产品和市场等也很有帮助。”赖潭平说。
以“活”机制聚才用人
南平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重点发展与资源禀赋相得益彰的七大产业,让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南平市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目前重点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制品、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与资源禀赋相得益彰的七大产业。
“南平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重点发展与资源禀赋相得益彰的七大产业,要让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才能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表示:“为促进产业、科技与人才的融合发展,我们重点突出主导产业聚人才。”
光泽县围绕“中国生态食品城建设”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突出以肉鸡为主,水饮品、中药饮片、鱼制品为辅的“1+3”食品主导产业人才的聚引,实施“生态优先、人才聚城”计划,使人才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