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在京召开,会上,北京市经信委交出了2017年成绩单:2017年,北京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6%,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6%和12.1%,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工业劳动生产率达40.8万元/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7%,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表示,2018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左右。质量效益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北京通”应用实现新突破,数据共享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
构建国际一流的高精尖产业体系
据介绍,2018年北京将推动全市产业统筹集中发展。支持通州、海淀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支持大兴建设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支持顺义打造航空发动机创新基地,支持海淀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落实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政策。细化工作方案和责任分工,积极引进一批高精尖新项目,加快推进中芯北方14~28纳米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制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壮大。
此外,2018年北京还将完善高精尖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北京市经信委将与市科委、金融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实施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上市融资、产业投资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利用好全市科技创新基金,再设立一批高精尖子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高精尖产业发展。各区要利用好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用地、用房、人才服务等政策,利用好促进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平稳发展奖励资金,细化出台配套措施,形成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张伯旭表示。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
记者了解到,2018年,北京市将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制定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实施意见,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深入落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制定实施“贯标100”“双创100”“协同100”和“新供给100”行动方案,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
此外,北京市还将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和央地合作。深化央地在技术、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对接与合作,推动实施两机重大专项、深海装备创新中心等一批示范项目。加快存量优势企业转型升级。健全工业平台,对现有存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服务。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建设10家绿色工厂、2~3家绿色园区、2~3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持续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制定北京智能制造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智造100工程”,实施20个左右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打造10家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装备供应商。支持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研究构建首都食品产业的基础性保障体系,推动工艺美术产业跨界跨域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