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近日公布的《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专门提出强化产业用地。其中,要求到2020年,新增整备用地中用于工业用地的比例不得低于30%,并提出合理确定产业用地出让底价,减少优质产业项目的用地成本。事实上,以创新支撑的制造业,在深圳经济增长中已经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在深圳上半年8.6%的GDP增速成绩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9.6%,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而先进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也高达93.9%。
今年年初,一款名为“安果”的无人机引起各界关注。“安果”仅135克重,约一个巴掌大小,是目前全球最小的智能消费型无人机。其一代产品在中美两地众筹平台销售近343万美元,创下了新的消费级无人机众筹额纪录,产品已陆续发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研发生产这款无人机的深圳市盛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成为工业级无人机的标杆企业,不仅成功吸引业内目光,更是利用创新思维创造产品,让“中国造”走向国际舞台。
“安果”无人机的横空出世,得益于深圳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在企业经济增速放缓、传统制造走势低迷的大环境下,深圳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坚持以创新驱动,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驱使深圳制造不断迈向高端化,培育出了一批像盛祥科技这样的创新企业,为实体经济源源不断地输送活力。据不完全统计,过去5年,深圳已淘汰转型低端落后企业1.7万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接连突破4000、5000、6000亿元大关,比2010年增长60%以上。仅2015年一年,深圳就新增企业293441家,同比增长23.5%,而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达5165.57亿元,同比增长11.3%。大批新生力量的崛起和各项重大项目的落地,合力推动深圳制造业不断迈向高端,今年一季度,深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达995.14亿元,增长11.9%。
近年来,深圳超常规布局创新载体。截至2015年底,深圳已建成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1283家,是“十二五”初期数量的3倍多;深圳还在多个领域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了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和国家基因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积极规划建设未来网络实验室、下一代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高通量基因测序及组学技术等国家级创新载体,主动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