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发布会邀请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四川省委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战略谋划和重大决策部署,深度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了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引起广泛关注。“新格局”新在哪里?对四川区域格局和整体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新闻发布会上,省发改委副主任邓长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历届省委、省政府针对不同阶段发展的实际,先后作出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对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四川最突出的问题。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针对四川实际,作出实施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川实践,是四川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四川经济由大到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解决四川省协调发展不足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四川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对于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邓长金说,“一干多支”中的“一干”就是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多支”就是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五区协同”就是强化统筹,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含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
他认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关键是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作为“主干”,成都要重点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定位,加快建设“五中心一枢纽”,高标准建设天府新区,高起点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增强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
作为“支点”,环成都经济圈重点是与成都协同配套,积极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建成与成都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的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川南经济区位于川渝滇黔结合部,拥有得天独厚的“长江黄金水道”,食品、机械、化工等产业基础厚实,智能终端、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人口、教育、财力等比较优势明显,最有可能率先成为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要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建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 川东北经济区是革命老区和老工业基地,人口、产业、区域等方面特色鲜明,必须加快推动振兴发展,建成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攀西经济区资源丰富,其经济功能要集中在攀枝花市和凉山州的安宁河谷地区,重点推动转型升级,建成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甘孜、阿坝和大小凉山地区要把生态功能放在第一位,重点推进脱贫攻坚,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生态经济等。
他说,各区域之间要积极推进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市场开放,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错位发展的区域发展共同体。为推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省上将建立领导体制和区域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省级层面成立领导小组,各经济区设立由省领导牵头、各市(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明确日常工作机构,负责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加大工作指导和推进力度。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