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城市而言,要让各类创新要素互助共生、聚合裂变,形成创新的“热带雨林”。首当其冲的,就是强化人才支撑,广纳人才,培育英才,把青岛打造成为人才高地。
一如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办学理念——城市建于智慧,大学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共识已然形成,是科技、人才、教育的集聚地,是智慧的载体。
加快引进高等教育资源,最直接的体现是培育英才,形成创新的优势。10年前,青岛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30%,到2015年底已经达到53%。而伴随着今年9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启用,全部完成后可容纳3万名学生在此求学的规划,必然给青岛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带来显著的增幅。
培育英才的同时,高等教育机构还广纳人才。仅以青岛高校为例,1.96万名专职教师中,全职两院院士已达17人,外聘院士3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1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9人,聘有泰山学者114人。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在青高校2015年共承担市级(含)以上纵向科技计划项目1831项,共获得纵向科研经费资助6.31亿元。我市高等教育机构去年与企事业单位共签订横向科技项目合作协议2436项,合同金额5.82亿元。
加快引进高等教育资源,既能广纳人才,又能培育英才,进而催生科技项目,可谓一举多赢。青岛市通过加快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院校,带动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技资源落户青岛,为青岛市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让城市建于智慧之上,前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