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三年提升100万人学历技能素质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9-04

  到2020年,全市技术工人的比例提升10%以上,建设100个技师工作站,向社会提供1000门以上培训课程,培养1万名国际化技能人才,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昨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与市人力资源局联合召开“东莞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实现“技能人才之都”的“十百千万”计划和实施路径。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网信办主任陈冀主持发布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局局长司琪,市人力资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赵毅,市教育局职教高教与终身教育科科长林勤等现场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构建劳动者终身学习平台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东莞定位更加清晰——“制造业中心”“制造业之都”,这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技术、具有“工匠精神”的“莞邑工匠”来支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将此项工作纳入2018年市委“一号文”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全市一项重点工作推进。希望通过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为广大劳动者构建终身学习培训的机会、成长成才的平台,让他们与产业同步升级,与城市共同提升,力争到2020年实现“十百千万”计划。

  同时,激励劳动者努力提升技能素质,实现更好的发展。按目前500多万的用工规模计算,三年内将增加50万名技工人才,帮助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

  在终身学习培训平台上,无论是劳动者,还是企业、培训机构以及职业院校,都是政策受益者。劳动者可以通过实训基地、培训课堂、慕课教育等平台,学习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提升、素质教育等1000多门课程,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技能晋升,并享受培训补贴。技能拔尖人才还会被评为“首席技师”“莞邑工匠”,增强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

  在企业内部建设100个“技师工作站”,大规模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奠定企业在行业内的话语权。职业院校将享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而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参与培训标准规范的制定,还能开发实用课程,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各种培训资源。

  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

  技能人才水平高不高,能力强不强,不再受一纸证书约束。

  东莞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创新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企业和行业将成为评价技能人才的主体,实现人才培养、技能评价与企业生产的精准对接。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结合东莞产业工种特点和生产实际,开发技能人才培养规范,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等级认定,以此培养适应企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