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飘香。首府呼和浩特17224平方公里土地上,一项项承载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项目建设百舸争流,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遵循党的十九大指明的方向,这片热土每天都有新变化。今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91.5亿元,同比增长4.9%,在我区总量排名位居第2位。
如果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比作一次赶考,那么这份“成绩单”就是呼和浩特交出的一份不懈进取的答卷。
正如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党工委书记冯玉臻所说:“呼和浩特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实际,围绕精一产、优二产、强三产,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一条具有首府特色和优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实现高质量发展,突破口和着力点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常年关注呼和浩特市发展的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盖志毅评价说,“紧紧扭住转型‘牛鼻子’,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从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主攻,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由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
看传统产业:
“中国乳都”升级版正跟着《乳业升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跨步而来:设立乳制品研发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建立乳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乳业大学。未来,这里将培育起世界级乳业集群,伊利、蒙牛迈向世界乳企5强……
“伊利、蒙牛2017年销售收入双双突破600亿元。”呼和浩特市经信委副主任郭永表示,除这两家企业外,上半年,圣牧高科、富友联合圣牧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并试生产,乳制品产业链不断延伸。
此外,呼和浩特市在火电企业全部推行清洁生产行动,全市30万以上火电机组基本实现超低排放,到2019年底现役老旧机组将全面完成升级改造。而且,全市所有电力企业、56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进入自治区交易平台,仅2017年就为用电企业降低用电成本5.6亿元。
石油化工产业更是引进了总投资117亿元的久泰煤制100万吨乙二醇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看新兴产业:
呼和浩特市顺应大势,立足优势,始终都保持着特有“属性”,避免同质化竞争,重点围绕光伏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云计算等领域,在做优做强新兴产业过程中培育壮大新动能,下好了一招先手棋。
目前,光伏材料产业已汇集了中环光伏、浩源碳纤维、晶环蓝宝石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其中,中环光伏四期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形成25GW单晶硅生产能力,产能全球第一。
一花独放不是春。
呼和浩特市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的重要产业增长点,依托金山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已经建设投产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等项目。今年,又引进总投资50亿元的南京开沃集团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亿纬锂能动力电池等项目。
云计算产业作为首府举全市之力打造的经济增长新引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3大运营商全部入驻,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70万台,居全国第一,上下游企业达400多家,建成呼和浩特至北京4条直通光缆。下一步,该市将以建设国家级数据中心为基础,围绕构建完整产业链,积极推进与金融、旅游、文化、医疗、教育及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呼和浩特市打造成为“中国云谷”“中国数谷”。
生物医药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金达威集团生产的辅酶Q10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60%,金宇集团打造的两个国家级兽用疫苗实验室和产品处于世界一流、全国领先地位。
再看产业集中集聚发展:
针对园区“空心化、大杂烩、同质化、保障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呼和浩特市以优化园区规划布局,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激发园区改革活力为目标,全面启动实施园区振兴战略。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