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召开学与全球城市发展国际论坛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11-26

  广州大学主办,广东省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和广州市广州学与广州大典研究会共同承办的“2018广州学与全球城市发展国际论坛”在广州珠岛宾馆召开。广州市人大副主任李小勉等参加了论坛开幕式。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及国内专家共约200名代表应邀参加了本届论坛。

  本届论坛开幕式由广州大学副校长张其学教授主持,广州大学副校级领导张强、知名全球城市学者艾伦·斯科特、江汉大学原副校长涂文学等分别致辞。张强在致辞中表示,举办广州学国际论坛是广州大学推进广州学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本届论坛以“广州学与全球城市发展”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商讨求索,不仅符合广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也为广州学研究构建了更为开放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涂成林主持了本届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共有6位专家分别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张其学从“全球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广州构建“全球城市”的现实基础以及广州建设“全球城市”的发展路径等方面分享了他对广州建设“全球城市”的思考。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副主任郭昊羽从城市空间规划的角度,阐述了广州面向全球城市,建设美丽花城的美好愿景。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彼得·泰勒是“世界城市网络”概念的提出者,他认为经济集聚研究的起点之一就是对混居型聚居区和缘聚型聚居区进行对比研究,依此确立经济集聚的新维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荣誉教授艾伦·J·斯科特是“全球城市区域(GCR)”的提出者,他阐述了21世纪城市区域内部组织的各种特征,特别是中央商务区和联合空间组织,城市内居住区以及后郊区景观的出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研究员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理枢纽,并探讨了广州、深圳、香港等珠三角城市群的不同功能定位。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所长、日本经济学会前会长八田达夫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率之所以急剧下降,其主要原因就是将资源从主要大都市区重新分配到局部区域的政策转变。

  本届论坛还设立了四个分论坛,分别以“全球时代的地方学研究:历史、社会与文化”、“广州学的国际话语:开放性、影响力与全球资源配置”、“‘一带一路’视野中的广州学: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及“广州的全球城市定位与未来:城市学跨地域实践”为主题。与会专家们分享了彼此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中,以“广州学的国际话语:开放性、影响力与全球资源配置”为主题的分论坛聚集了众多境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热烈分享和讨论。广州市社科联原主席李权时从文化定位、文化资源、文化开发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扩大广州的话语权。英国利兹大学地理学院高级讲师鲍尔·瓦莱用区域比较的视角,观察和研究了广州和中国其他城市的发展历程。西澳大利亚大学农业与环境学院区域发展中心柯尔斯顿·马蒂纳斯高级研究员基于股市数据,分析了广州和广东在全球产业背景下,与其他中国城市和地区的区别。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前所长杜进森表示,广州和河内是中越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纪念之地,应在新的背景下不忘初心,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本届论坛闭幕式由广州市广州学与广州大典研究会会长欧阳知主持。闭幕式上,各分论坛召集人向大会汇报了分论坛的会议情况和讨论热点。欧阳知对本届广州学国际论坛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了广州学未来的若干设想。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