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2-14

  广州1月30日电 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8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73万亿元,年均增长12.5%,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为主,到2018年高新技术产品成为进出口增长引擎,广东领先背后的发展逻辑已悄然改变,“科技力”成为主导,“科技红利”显现。在科技创新支撑下,广东正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让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科技动能充沛:从人口红利迈向工程师红利

  在2018年广东经济多项指标中,科技创新都是主角: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1000亿元。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认为,广东的科技创新成果日益与经济体量相当,开始成为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劲动力。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一批科技创新主体挺身而出,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压舱石。

  惠州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农药领域的企业。公司副总经理林太礼介绍,2018年12月,为生产德国化工集团巴斯夫的一款除草剂,他们改造了一条“黑灯工厂”生产线。

  “除草剂成分的专利是他们的,但制剂复配的研究专利是我们的。”林太礼说,将除草剂变成可播撒的农药,此前巴斯夫自己都没有完成这种转化,而银农通过研发做到了。

  “现在企业都是靠技术吃饭,只有质量过关,才能在市场上活得好。”面对当下的市场环境,林太礼感慨道。

  银农公司只是企业创新带动广东整体创新能力的一个例子。从人口红利走向工程师红利,优秀的成果转化和应用创新能力是广东始终处于领先位置的秘诀。

  持续加速度:从跟跑前人到闯入无人区

  来自广东省两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6.4%和43.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8.5%和16.4%。全省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创新成果来自民营企业。在这些数据背后,科技引领广东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路线图”也逐渐清晰:

  ——应用创新能力特别突出。如今,银农公司有11项专利,20多个研发人员。为了激励创新,这里研发人员的月薪能达到2万元。研发资金、人力的投入上,都高于其他岗位。作为生长在广东的创新主体,企业的应用创新能力也反哺并壮大着当地发展的新动能。

  ——尖端领域的不断突破。从5G到生物医药,从工业机器人到新能源汽车,广东领先的新兴工业产品种类越来越多。“能够把5G基站和最先进的微波技术结合成一个基站的,只有华为能做到。”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说。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华为等一批企业挺进“无人区”,成为广东探索尖端领域的一个缩影。

  ——创新主体活力更加明显。面临市场和环境的考验,让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更具忧患意识。主动寻求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成为企业发展的“华山一条路”。2018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为38%。通过产学研的并联,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大卖场的效率持续提升。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