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不久,大湾区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方面的互联互通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金融的互联互通是其发展的关键之一。那么,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深度融合该如何进行?
3月6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研究》课题报告。该报告对标国际三大湾区,全面总结粤港澳金融融合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中将完成两个转型,一是从单一的城市向城市群转型,二是从原来的金融中心(以香港为代表)、服务业中心、制造业中心向金融中心、科创中心转型,而这将使得基础建设融资需求大量增加、各类政府产业基金急剧增加、资产管理需求集中迸发。
同时,课题报告从顶层设计,全局视角、激励机制、服务实体经济导向、金融市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方向和七大政策建议,包括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委员会,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金”,积极探索跨境资产管理联动合作机制,建立大湾区内部保险跨境服务机制,允许港澳居民购买大湾区内地人民币理财产品,建立湾区高端金融人才市场,降低港澳人才在湾区内地工作的个人所得税,研究推动建立湾区内金融机构的“通行证”机制+“异地分支”机制,建立大湾区汇率风险管理基金等等。
公开信息显示,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是中国金融学会和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的团体会员,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2018年9月开始,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汇聚一百多家金融机构研究力量,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研究”为年度课题,由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会长邢毓静,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联合主持开展研究。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