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20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球经济发展应该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9月6日,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九次全会通过《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明确将创新摆在重庆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得有引擎,发展需要动力,开放引领是引擎的关键组成。 唯有进一步敞开大门,更大步伐走出去,更高水平引进来,才能跟上世界潮流、了解前沿趋势、摸准时代脉搏。
重庆在物理和制度形态上,以打造大通关、大通道、大平台、大环境为核心,构建了三个“三合一”的国家级交通枢纽、保税区、国家一类口岸。立足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两江新区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新项目等战略机遇,积极提升保税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平台、江北嘴金融平台、铁公水物流平台、悦来会展平台、两江云计算中心信息平台等开放平台载体,加快“渝新欧”、长江黄金水道等开放通道建设,增强要素集聚功能,推进全方位的开放发展,为创新创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建设大通道——参与国际市场的物流通道体系
在两江新区20公里半径内,水港、空港、铁路港、保税港、信息港五港交汇,形成了连通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多式联运物流通道体系。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通道,“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连续数年在多方面取得突破。“渝新欧”货运班列开通,让重庆正在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的起点城市。“渝新欧”也已逐渐从仅服务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上升为服务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中欧贸易大通道。从2011年开通到2015年底,渝新欧共开行490班,运输41698箱货物,班列数在中欧班列中占比45%,货值约100亿美元,占比80%,班列数量、运行速度、货值和货量均居中欧班列首位。今年上半年,渝新欧班列开行164班,全程运行时间平均13天左右,已比开行之初缩短5-6天,运输货量约1.4万个标箱,同比增长74%。渝新欧目前的开行频率稳定在每周9至11班,新增满洲里和霍尔果斯口岸,对中东欧地区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凭借运输快捷、综合物流成本较低的优势,“渝新欧”先后吸引蜜芽宝贝、唯品会、万国优品、大龙网等数十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带动重庆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依托“渝新欧”,重庆还在内陆率先开展整车进口、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国际转口贸易等口岸经济。一批企业面向“一带一路”走出去,在全球经济“舞台”上锤炼、提升。重庆力帆集团投资3亿美元,在俄罗斯建设整车制造厂;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不仅实现垃圾发电装备出口印度、越南等国,还向泰国普吉岛等地成功输出电厂运营管理服务。
坐落在两江新区的中国内河最大港果园港,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16个码头泊位,形成每年200万标箱、100万辆商品车滚装、600万吨件杂散货的吞吐集散能力。港区与国家铁路主干线渝怀铁路相连,实现“铁水联运”,向西通过“渝新欧铁路”,货物可直达欧洲,实现了渝新欧国际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连接。通过果园立交、疏港东立交等公路通道,港区与周边高速公路网相连,实现“公水联运”,可对云、贵、川等周边省市货物实现集聚和辐射。果园港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首批仓库建成,结束无水陆港区仓储历史;商品车分拨中心投入运行,未来将建成长江上游商品车物流贸易枢纽港;果园港开通了上海—重庆—南充、上海—重庆—广安的往返集装箱班轮运输,联通了四川东南部地区的物资出海通道;
与此同时,重庆的“空中运网”也颇具规模。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江北机场国际航线将近60条,国际全货运航线已经超过20条,通航国际城市达36个,初步形成了以江北机场为中心、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线网络体系。明年上半年,江北机场新建的东航站楼投用后,机场将70万平方米航站楼、3条跑道,预计年旅客吞吐能力4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55万吨。到2020年,江北机场国际航线数量达到100条,国际旅客吞吐量达到500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