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实施企业“倍增”计划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1-08

  短短5年时间,东莞市普万光电散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万光电”)年产值已经从几十万元变成近两千万元。

  按照创始人靳涛今年的设想,明年公司将会进入到高速发展期。到2018年,他希望公司能够挂牌“新三板”。

  普万光电想要爆发式成长,少不了政策、环境、平台的支撑。此时的靳涛希望能够借助到“外力”,给企业添上一对“翅膀”。而其所在的常平镇刚刚推出的企业“倍增”计划,让普万光电有了如虎添翼的感觉。

  不只是常平。企业“倍增”计划,已然成为当前全市范围内商界关注的焦点。

  “实施‘倍增’计划,大力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东莞市委关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推动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意见》中的这句表述,被广泛解读为其不仅释放出东莞市委市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攻坚克难的坚定决心,也为当下经济工作指明了一个重要的具体方向。

  近日,记者以此为题,调研各镇街企业“倍增”计划的探索尝试,为这个计划的有效落地提供样本参考、决策参考。

  先行一步

  企业“倍增”计划在常平的率先落地,不仅迎合了企业发展需要,也顺应了这座靠传统产业起家的小镇的发展大势。

  企业“倍增”计划最早出现在东莞政经界的语境之中,是在今年8月23日广东省推进珠三角创新驱动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现场会上。

  市委书记吕业升在会上表示,东莞将重点实施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千家规上工业企业高企培育计划和万家中小企业高企培育计划。

  其后不久召开的全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调研(以下简称“大调研”)总结会议上,经过全市充分论证之后的企业“倍增”计划再被提及,到了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这个计划最终成形,为全市所知晓。这也被定格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略。引人注意的是,就在全会召开的同一天,《东莞日报》关于常平企业“倍增”计划的报道,引起了与会者广泛关注。

  常平缘何能先行一步?记者就此回访常平,还原常平对企业“倍增”计划的初步探索,了解常平的所思所想。10月11日,常平镇召开全镇企业“倍增”计划动员大会。以企业“倍增”计划命名的会议,在这个镇尚属首次。何谓企业“倍增”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围绕提高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目标,以典型企业引路,突出关键环节,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督导与考核,着力形成多维度的工作格局,专业地、系统地实施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规模是指收入和资产等指标,而效益则是指利润和纳税等指标。

  参加会议的除了常平镇、村负责人外,还包括50家企业的代表和孵化器等机构的代表。偌大的一个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东莞市华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立实业”)技术中心的副主任雷厚根作为企业代表,全程参加了会议。他是带着老板的使命和任务来的。华立实业是一家常平本土企业,老板也是常平本地人。这家生产和销售家居装饰复合材料的企业,现有员工400多人,公司的年产值已经超过4亿元。目前,公司已经在主板排队,准备IPO。

  华立实业的发展势头可谓良好,但走上资本市场之后,公司如何更好地对接新技术,如何更好地进行品牌宣传,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投融资都是摆在公司老板面前的待解之题。尤其是新技术的对接,雷厚根清楚认识到,依靠公司目前的人才储备,创新能力有限。他们也曾努力去与国内外的新技术进行对接,但总是不尽如人意。眼看着IPO日益临近,华立实业更加迫切地想对接上新技术。

  在动员会上,常平镇政府提出要在全镇范围内筛选出首批20家优质企业,由深圳弈投孵化器(以下简称“深圳弈投”)对这些企业进行再孵化和技术整合,再辅以金融支撑和政策支持,使这批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倍增,并在两三年内让其中20%以上的企业实现主板上市。对“技术”两字异常敏感的雷厚根注意到,作为全国首家科技金融孵化器,也是全国首家虚拟孵化器的深圳弈投,对新材料领域也非常关注,并且他们在北美地区的资源可以帮助创业人才及创新技术落地国内。这正是雷厚根需要的。

  会议结束之后,心情激动的雷厚根立即跟公司高层汇报情况。华立实业认为,这次一定要争取进入常平镇首批企业“倍增”计划名单。第二天,雷厚根就先后三次给常平镇经科信局副局长谭吉羽打电话,表达公司的愿望。

  就这样,企业“倍增”计划在常平的率先落地,不仅迎合了企业界的实际需要,也顺应了这座靠传统产业起家的小镇的发展大势。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