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瑞安市始终坚持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目标出发,释放政策红利吸引人才,搭建产业平台用好人才,做好品牌活动聚集人才,提高服务质量留住人才,以“政策驱动+产业平台+招才引智+服务保障”四部连奏曲,着力填补城市区位、产业层次等“人才引流”制约要素的影响,激发优秀“瑞籍”人才“回报桑梓”的创业创新热情,助推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发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释放政策驱动力 创建引才引智“磁场”
引才引智,政策先行。今年,瑞安市相继出台了《瑞安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三个自主政策,使得政策体系更加健全。
其中,瑞安率全市之先出台的《瑞安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着眼于瑞安人才与产业在规划、项目、资源的深度融合,制定21项人才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及紧缺急需岗位人才开发目录,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人才瓶颈难题,构筑产业发展新引擎,为人才储备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样,瑞安率全市之先推出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新政中,明确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为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提供资金保障。这项政策含金量“全国领先”,“全省最高”,掀起了用人企业、中介机构“双引”的热潮。目前,已引进多家国际性猎头公司,对产业园选址也进行了多次现场踏勘。
另外,在政策驱动下,瑞安市众创空间发展也初见成效。通过提供水电费和物业费减免、移动网络、免费的办公卡位等优惠服务,帮助创业团队“零成本创业”。目前,已有创E公社、智造工场、和歌文化等19家众创空间进行备案登记,其中“创E公社”就成功引进30个创业项目入驻。今年6月,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耕来瑞安市调研时,提出瑞安市众创空间项目“要给温州市作出样板”的高度评价。
据瑞安市委组织部统计,近年来,瑞安市先后引进“国千”3人,“省千”7人次,“温州市580人才”3名,海外工程师11人,入选省151人才7人,省特级教师10人,省基层名(中)医4人,温州青年拔尖人才1人,温州551人才78人,温州市首席技师7人,瓯江技能大奖1人,累计培育引进高技能人才2.72万人。
提升平台承接力 打造创业创新“高地”
汽摩配是瑞安传统产业,但瑞安一直没有整车制造企业。如今,瑞安距实现“整车梦”的梦想已不再遥远。10月23日,瑞安市政府与浙江马太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签订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是瑞安今年最大的温商回归项目,三年达产后年销售收入预计100亿元至200亿元,可拉动瑞安周边相关汽车产值近千亿元。瑞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胜峰表示:“这对拉长我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壮大汽摩配行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瑞安市在汽摩配行业的这一重大利好消息,得益于瑞安市近来来不断提升平台承接力,打造创业创新“高地”,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所做的努力。去年,瑞安市提出了在瑞安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温瑞智城)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和人才社区,目前城市设计已形成规划,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工;浙南先进装备产业聚集区塘下分区目前已有上海力宝集团和海尚集团两个省级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成后年产值约50亿元的中科光电项目也正式落地,进入全面装修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瑞安还建成温州市唯一一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截至目前,瑞安先后共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0家。另外,瑞安还建立了北航瑞安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引才平台,构筑“多点开花”的聚才平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