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硬核实力”升级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8-05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气质和风貌成为世界级“网红城市”,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今年春节黄金周,按照城市排名,重庆的国内外游客接待量位居全国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的要求。定位于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重庆正在努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从汽摩穿街过巷到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

  工业曾一直是重庆发展的主旋律。新中国成立时,重庆已跻身中国八大城市之列。1953年,重庆有100多个工业项目得到中央的资金投入,到“一五”期末,重庆的重工业项目云集,初步形成了工业体系。重庆成为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军工更是独树一帜。

  40年前的“三线建设”,进一步夯实了重庆的工业基础。千万名优秀人才远离故土,来到重庆安家落户,艰苦创业,一批大型军工企业在山沟里崛起,重庆成为国家的战略大后方。

  上世纪70年代末,嘉陵机器厂在“军转民”改革中率先解放思想,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制造出中国第一辆国产民用摩托。自此,“重庆造”摩托车承载着中国人“更快速更高效”的梦想,行驶在全国的大街小巷。

  到上世纪80年代,重庆已拥有近40家军工企业和科研机构,军工工业与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结合,积累了技术和人才,为后期的爆发式发展埋下伏笔。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7年成为直辖市以后,重庆工业迎来黄金时期。1978年,重庆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9.6亿元,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增长到1.97万亿元;利税总额由1978年的11.9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219亿元。

  如今,重庆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工业依然是重庆的重要标签之一。但与70年前相比,重庆工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培育出很多新的支柱型产业。

  曾在重庆工业经济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汽摩产业继续发展壮大,重庆依然是国家重要的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与此同时,重庆工业格局发生蜕变,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电子制造业,开辟出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辉煌。

  现今,重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球每3部笔记本电脑就有一部生产于重庆;重庆还是全国第二大手机产地。

  更重要的是,重庆工业正在从“制造”走向“智造”,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产业加快布局,越来越多的重庆智能企业跻身国内“第一阵营”。目前,重庆智能产业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10,电子信息产业进入前8。重庆这个老工业基地,站上了现代工业的潮头。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