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双区驱动”大有可为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0-03-03

  广东经济总量大、韧性强,产业体系相对完备,正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过去的一年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成为“10万亿GDP俱乐部”的首位成员。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7万亿元,同比增长6.2%,经济总量连续31年居全国首位。这意味着,在2019年我国99.09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广东贡献了近11%。

  2020年1月14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广东省长马兴瑞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9年,中央先后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广东发展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不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排在2020年十项重点工作的第一位,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双区驱动效应”充分释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马兴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综观国内外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美经贸摩擦等带来新的挑战。但更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拥有诸多独特优势、巨大潜力和不断迸发的创新活力,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广东经济总量大、韧性强,产业体系相对完备,正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2019年,广东充分发挥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2020年,“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首要任务。如何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发挥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作用,牵引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不仅是全省的关注焦点,也是省内各个城市的深刻思考。

  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新时代赋予深圳新的伟大历史使命。省委、省政府强调全省动员、全域参与、举全省之力强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对深圳工作的支持和期望前所未有、力度空前。深圳将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市委“1+10+10”工作安排,以优异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代表“国家队”参与世界级城市群的竞争,要求中山在整个湾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要理清自己的思路,特别是在湾区经济当中如何实现经济一体化,跟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同城化,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实现跟深圳东融,与西部佛山、江门的连接,特别是跟北部广州北接,跟南部珠海、澳门的南连。“到2024年规划交通投资不少于1500亿,包括如何连接深中通道,这是中山的窗口期、黄金期,也是机遇期,要防止路通财空,真正实现路通财通。”赖泽华说。

  2019年,广东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省财政民生类支出1.21万亿元、占比约七成。2020年,广东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