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破解经营管理难题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0-03-16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掀起了全面抗击疫情防控战,其中有股力量引人注目——

  他们是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阿里巴巴集团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

  娃哈哈集团除捐赠矿泉水、八宝粥外,还捐赠1000万元设立一线医务人员专项基金;吉利控股集团携手李书福公益基金会,设立两亿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基金……

  他们不仅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浙商,还是浙江省司法厅联合省工商联确立的144家民营企业立法联系点代表。

  2月1日,《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第一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浙江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马柏伟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部署,坚持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以政府行为为主要调整对象,以破解制约民营企业发展中长期问题和结构性问题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执行性、补充性、创新性作用,总结浙江经验,体现浙江特色,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条例》的实施成效得到了检验。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近年来,受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浙江民企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遭遇了土地、融资、人才等瓶颈问题,呼吁立法予以保障。

  为回应民营企业需求,《条例》被列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2019年立法计划一类项目。

  2019年1月,浙江及时组建工作专班,成立了由省经信厅厅长和省司法厅厅长任组长的《条例》起草小组,组织精干力量,将立法调研与“三服务”活动、人大监督、提案议案办理等工作有机结合,深入企业实地调研,梳理了民企期盼通过立法重点解决的市场准入、要素使用、融资完善、精准施策、发展促进五大方面共41个问题,与省级有关单位逐个对接研究,探索破解方案。

  浙江省司法厅巡视员杨必明分管立法工作,他告诉记者:“为拓宽民营企业参与行政立法渠道,浙江建立了行政立法联系企业制度,联合省工商联在144家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设立立法工作联系点,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夯实立法工作的群众基础,也为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民企立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获得了广大企业的拥护与肯定。”

  对于这种开门立法,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富通集团董事长王建沂感触深刻,“省工商联联合省司法厅对法治营商环境相关情况组织开展分组调研,发放2800份网络调查问卷,广泛征求了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区域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吸纳进来,全力构建公平透明的法治营商环境。”

  “在调研中,民营企业家们多次强调,他们的诉求不是政府给予特殊优惠,而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浙江省司法厅立法二处处长程东瑞透露,具体在立法条款设计上,《条例》第三条规定民企发展促进工作应当坚持竞争中性原则,政府应当保持中立,而不要有偏向,保障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为推动《条例》实施,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司法厅在全省部署开展了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市场准入行为专项整治。各地各部门审查新制订政策文件11873件,经审查修改或者未出台317件,预防排除、限制市场准入的政策文件出台,排除限制市场准入和排除限制民营经济公平竞争案件71件,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浙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