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0-03-24

  疫情期间,广西推出“健康码”系统,用红、黄、绿三种颜色区分需隔离、需重点关注等不同人群。运用大数据手段,为复工复产复学提供方便快捷的电子“通行证”,这离不开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与政务、生活、产业等领域深度融合的探索。

  政务服务数字化实现“一网通办”

  为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确保疫情防控和政务服务两不误,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大力倡导企业和群众办理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

  2019年,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企业设立、经营许可、项目审批等以往只能在地方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的业务,如今只要动动手指,网上提交材料,便能办理。

  长期从事苗木生意的黄家杰对这一转变深有感触。因经常出差,工作地点也比较偏远,以前黄家杰办理林木良种跨省引种备案往往需要找时间专门跑一趟。“现在只要打开网站,按要求填写信息,提交电子材料,等待审批就行了。”

  广西信息化建设工作底子薄,起步晚,以往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管理,许多部门数据不共享、系统不连通,产生不少“数据孤岛”。“不仅导致企业、老百姓办事‘来回跑、多次跑’,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不高,还造成了信息化项目重复投资建设,‘云资源’浪费等问题。”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韦江说。

  对此,广西开展了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打造了简易、快捷、便民、公开的政务服务模式。这是支撑实现广西政务服务“一网办、零跑腿、一证办、智能批”的系统平台。

  数字广西集团执行总裁翁华斌说,目前,全自治区90%的政务服务事项已经实现了“一网通办”,事项办理时间比原来平均减少了50%。

  打通“信息孤岛” 发展数字生活

  “滴滴,滴滴……”当工作人员把打上火的打火机放到头顶位置时,系统警报响起,显示屏相关人像头顶显示出50多摄氏度的“红色”温度。

  这是记者在南宁火车东站进站口看到的试验场景。运用这套热成像测温系统,旅客们进站经过时,显示屏上即可实时显示进站旅客的体温。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李珩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公司开发建设疫情管控综合平台,在机场、火车站等多个人员流动密集场所安装了无感无接触式体温异常筛查和预警系统。

  近年来,南宁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整合政务、产业、民生等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推出了一批智慧应用。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