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打响产业链攻坚战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9-20

  如今,以广东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正试图迈向产业价值链上游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产业基础若受制于人,难以实现国产化制造,国际竞争力就无从谈起。”9月3日,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汪新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提到。该公司是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制造商,国际上仅有两家企业能做到。

  按照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工业门类的国家,能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也正在经历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的过程。

  “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不代表产业链某些环节是现代化并有竞争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际刚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我国已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装配环节向中高技术产品比例提升的主要出口国转变,但要增强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亟须围绕产业基础能力的薄弱环节补短板,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看来,这既要求产业内部要高质量发展,产业之间分工协作也要高质量。“归根到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两者环环相扣。”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一场紧锣密鼓的产业链攻坚战悄然打响。

  创新提升产业基础

  “以技术研发提高自身产业基础能力,游向价值链上游。”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卫忠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十年前,该公司还是以生产雾化配件、组装产品的企业。小众市场的天花板显而易见,持续的亏损让其意识到拥有基础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掌握话语权。

  产业基础能力涉及发展所需的基础关键技术、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及基础材料。对企业而言,是影响其发展质量,决定竞争力的关键。

  长期被德日垄断核心技术的超声雾化片成为科日超声的突破口。其通过组建实验室,与中科院上硅所等院校合作,将实验室数据与每道工序对接以实现可量化生产。耗时四年,最终实现雾化片偏差可控并达到10万片日产能的目标。

  “即使价格比同行高出100%,依然有客户愿意为此买单。”叶卫忠说,该公司目前设有国内首个行业检测中心,其出具的检测报告得到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互认。“不断自主研发突破基础关键技术,企业发展不再受限,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一直以来,产业基础薄弱成为约束我国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卡脖子”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缺失,难以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产品。“产业基础高级化意味着要有一流的创新能力,领先的技术能力,过硬的产品质量。”徐洪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培育产业基础能力以强化产业链、价值链上游控制能力,做到自主可控,不再受制于人。

  经历产业结构转变的广东,意识到产业动能从“汗水驱动”到创新驱动的重要。如今,其以“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目标,设法为产业基础的高级化而努力。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