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11-21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广东工业大学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聚焦本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创新实践平台资源不足、教学模式过于固化、对接创新产业发展不深入等教学难题开展深入改革。

  在改革中,广工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引领”1个核心理念,强化“重基础、强能力、宽视野、多样性、敢担当”1条改革主线,培养专业型、复合型、研究型、创业型4类人才,大力拓展校企联合、特色化培养、国际化协同等N种培养路径,形成了“1+1+4+N”多样性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落实立德树人

  开展“四教育一提升”工程

  多年来,广工围绕“建设与产业深度融合、极具创造活力、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不断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面对大规模本科教育培养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广工扎实推进改革,明确本科教育重点深化“四教育一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教育、国际化教育、跨学科教育和质量文化提升)改革工程,落实思政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等7项建设改革任务,推进新工科建设等14项专项行动,修定出台《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办法》等10项管理制度,着力提升本科生课堂、课程、专业、教师、培养模式和实践平台6大人才培养核心要素的质量。

  为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广工先后推出多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方案,通过整合各项要素资源,对学生进行政治、价值、文化、专业等方面的正确引领,成效显著。

  在此基础上,广工深度跟踪与分析专业的社会需求,在“专业型、复合型、研究型、创业型”中确定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特色化实践培养”等N种培养路径。每种路径均提供多类型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注重与多渠道聚集的教学资源、学生特征与意愿有机结合,突出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培养。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发展情况调整培养路径。

  多专业培养

  构建跨界跨境新工科模式

  广工实施多专业融合培养改革试点,探索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新理念、新模式和新路径,目的是要研究解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例如与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结合产业转型的实际需求,展开全面而大胆的改革尝试,联合创办省内首家机器人学院——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在这个学院里招收自动化、机械、计算机、信息、数学、工业设计等专业学生,实施国际联合教学、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全程项目驱动教学以及校企联合培养的创新培养模式。

  不仅如此,广工还分别与国家广州集成电路(IC)设计基地合作设立“IC2+2设计班”,与建设银行合作设立“科技金融创新班”,与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CPCA)、广东省印制电路板协会合作设立“印制电子电路学院”,实施多专业融合培养试点。跨学科多专业融合培养实现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互补、能力互补、甚至性格互补,达到学会合作的目的。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