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几点建议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3-01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为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和知名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姚明、刘翔、王励勤、吴敏霞等一批著名优秀运动员的退役,上海在全国、在世界体坛的影响力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客观分析近年来上海竞技体育优秀人才的培养受到了适龄人口减少、后备人才招生困难、青少年运动员学训矛盾、运动员文化学习环境社会认同度不高、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和各级教练员能力水平提升等问题的制约。再加上兄弟省市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海再依赖原有路径、原有方式发展竞技体育肯定难度会越来越大。笔者就深化改革,大力培养上海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提三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广泛宣传我国、我市体育健儿在国内外赛场上展现的良好技艺,弘扬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的拼搏精神,使之化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充分认识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促进全民健身普及、推动体育消费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和引领作用,是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各级体育部门的核心功能。

  二、深化体教结合,切实推进一流高校办一流运动队工作。选择一批影响力大、参与面广、群众基础好的项目的一线运动队与相关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行实质性的整合。打破围墙,体育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投入、齐抓共管,可以实行理事会制或俱乐部制。以更好的整合体育、教育和相关的社会资源,真正的实现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融合发展。更好的打通大中小学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渠道,高校运动队也可以尝试办少年班,为竞技体育发展扩大选材面,为学生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提高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完善教练员的目标考核管理,为提升优化教练员队伍的敬业精神和带教能力拓展更大的空间,提高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办训质量和输送效益。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为新形势下的举国体制作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三、加强少体校建设,促进青少年体育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明确少体校人才培养、体育育人、健身指导三合一的社会职能定位。按照市、区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的要求规范各级少体校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岗位职级并落实完善相关的绩效工资改革。建立健全少体校管理、聘用、招生各项制度,克服阻碍少体校改革与发展的困难和障碍。加强体校的场馆、设施等硬件建设,市级体校建设参照市重点中学;区级体校与区重点中学建设看齐。建设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少体校教练员进校园工作,少体校要在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中发挥积极作用,充分运用好体校场地资源和教练员资源,把体校作为推广青少年体育教学、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场所,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服务,为中小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充分发挥少体校在青少年项目推广、提高水平中所起到的作用。充分挖掘、推广体育项目的育人功能。规范、提高教练员的准入门槛,提升教练员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与国际接轨、与体育强国的建设目标相匹配。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