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锁定国内高层次人才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6-23

  37年前,从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经济特区,深圳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来了都是深圳人”,特区成立37年,口号从未改变。孔雀东南飞,曾经的改革开放窗口,正用创新创业新观念号召、拥抱更多创业者。

  为引“孔雀”下重本

  过去六年里,深圳市已累计引进“孔雀计划”人才2400余人,引进“孔雀计划”团队和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合计114个。

  产业的第一推动力是人才,2011年深圳推出“孔雀计划”。2017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实施“孔雀计划”的第7个年头。

  过去六年里,深圳市已累计引进“孔雀计划”人才2400余人,引进“孔雀计划”团队和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合计114个。相关人士表示,“孔雀计划”实现了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产业化。

  早年,高等教育是深圳市的短板。用什么吸引人才?用什么聚拢人才?2008年起,深圳推出高层次人才“1+6”政策,锁定国内高层次人才。

  到了2011年,为了推动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发展,培育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具备高专业素养和丰富海外工作经验、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的海外人才成为急需。

  由此,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应运而生。

  从一所深圳大学拓展到十多所高校,从仅有4名院士到引进22名院士,大学生、在职人员引进16万多人,比正常年份增长15%以上。从2014年到2016年,留学生引进人数平均每年增长40%。

  在房价高涨的当下,深圳为引入人才“投下重本”,提出五年内筹集和建设40万套保障房,其中30万套留给人才。此外,在人才待遇方面,通过创业资助、股权投资、场租补贴、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多种方式,给予人才待遇支持。

  2016年,深圳市针对原有政策的短板,出台促进人才优先发展“81条”措施,一共178个政策点。“我们也在不断要求政府进行政策创新”,深圳市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说,“我们把人才作为深圳未来发展最重要的第一资源,这是长期战略,不是短期的。深圳发展到今天靠的是人才,没有人才,深圳的一切是不可能的。”

  是不是人才不是政府说了算

  首轮融资千万以上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也可获认定为高层次人才。

  2008年,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人盛司潼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出站后,准备回国创业。他给看中的几个城市写信,提出有技术,可否落地。

  只有一个城市回了信,那就是深圳。故事继续,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就此落地,打破欧美国家对基因测序领域的垄断,推动国产基因测序设备的“从0到1”。

  这个典型小细节体现深圳市政府的服务意识。在留学生归国创业早期,市政府发放前期补贴,如今无人机市场占有率达70%的深圳市大疆科技公司就是这项政策的获益者。

  此外,作为中国第一批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深圳的市场化为创业者施展潜能提供宽松环境。

  “需要政府的时候,政府会出现”,这句话经常被深圳创业者挂在嘴边。

  “孔雀计划”的人才举荐机制也引入了市场化思维。对人才评判的主体是多元的,除了用人企业、党政机关,“孔雀计划”还按照获得风投机构投资额度来认定人才。“非上市创业创新型中小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第一轮融资1000万元以上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我们也可以认定为高层次人才”,深圳市人才办负责人解释。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