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信息时报》十七载之际。在这座人口超千万的城市里,虽然我们可能互不相识,但每天都在这座城市演绎着我们的人生,共同创造和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发展。
此前,广州市国规委发布公告称,《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下称“规划”)草案编制完成。作为城市蓝图发展的指南针,城市总体规划可以体现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新风口。届时,生活在广州的你我,也将迎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在新的征程上,广州是否有信心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我们特邀相关领域的行业专家为您进行解读。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城市规划与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
赵红红:高定位推动广州接轨国际城市
根据规划草案,广州以“美丽宜居花城 活力全球城市”为目标愿景,并规划逐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回顾过去,广州提出的都是建设国际大都市等目标,本次规划提出的“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更突出了国际化的概念。在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7月,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国家发改委及广东省政府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提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互利共赢关系的合作宗旨以及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镇群发展目标。因此,契合国家战略背景,作为湾区核心城市的广州应当以高标准、高目标要求自己,接轨国际城市。我相信广州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规划中所提出的目标。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已经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广州在高定位、高目标下,针对创新驱动和生态文明这两大发展战略下,可以放眼吸收国内外投资的环境机制、政策、资金的落实,学习好的做法,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风险投资、金融创新管理等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同时,依托广州自然环境、气候环境得天独厚的优势,聚焦生态文明扎实推进多项工作,在如休闲空间、交往空间、城市的创业空间等建设上有高品质的提升。
暨南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胡刚: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凸显活力宜居特点
在今年初发布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中,广州首次提出了“全球型”的发展目标。此次广州提出的建设全球型引领城市,通俗解释就是建设世界型的一线城市,可以说这是在对以往各种城市定位的探索基础上,有了更高的目标,充分展现出广州这座城市走向世界,链接全球要素资源的追求。按照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态势,广州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我认为到了2035年,广州应该能达到规划中提出的目标。
此前,城市定位带有“全球型城市”的国内城市只有北京、上海。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城市的特色是不一样的,广州提出建设“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的原因主要基于广州千年商贸中心的基础,其相应的城市特色是多元化、包容开放。广州在建设全球型引领城市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秉持一直以来的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吸纳来自全球的资金与优秀人才。
广州市政协委员
韩志鹏:高定位并非“高不可攀”
“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市民最关注,感受最真切的系是否宜居,宜居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当然,宜居还要有活力,经济有活力,生活水准才更高。经济上去了,生态也要上去,生态搞好了就美丽。既美丽、宜居还有活力,这样的城市形态目前在全球并不多见。我以为,“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可以是广州的城市定位,发展的目标。
至于“要逐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这个远期规划,乍看上去有点高大上,但也并非高不可攀。从历史来看,十九世纪的广州就曾经先后排名世界十大城市第四位、第七位。我相信,改革开放的广州,雄心勃勃的广州,当然也是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广州,可望重振雄风,引领风骚。
房地产市场研究专家、广东省房地产策划与营销委员会副主任
赵卓文:广州发展需利用好对外窗口优势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广东的省会,广州当前城市规划的提出有一个“升级”。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世界级城市群的情况下,广州未来计划要成为全球城市、真正的国际城市,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适合我们国家的战略,也符合广州未来发展,同时也是与国际城市接轨的定位要求。
规划中指出,至2035年城市轨道网络将达2000公里,是现在的5倍。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中指出,广州将建设10条地铁新线路,总长度258.1公里,总投资2196亿元。到2023年,广州将形成18条线路、总长8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同时,广州要建设世界级空港、海港和铁路枢纽。至2035年,广州要建成2000公里左右城市轨道网络。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规划下,对广州的配套设施带来新的要求。一是重要的枢纽要开始建设。如机场、港口、火车站需要逐步推进建设,打通交通网络及连接世界的通道。二是加大引入国际性优秀人才的力度,增加城市竞争力。三是利用一直以来广州作为中国对外窗口的优势,增加广州的创新能力。四是建立广州的文化自信,以特色文化助力城市发展。
我们期待,广州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的东风,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的位置,建设成为一流的湾区、世界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