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的一切都要围绕制造业来改变,有没有“独角兽”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吸引年轻人,佛山还缺大学。”吴晓波说。5月21日,在由罗浮宫家居集团等联合主办的吴晓波演讲活动上,南方日报对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进行了采访。
吴晓波上一次来佛山,是在2015年的首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上。彼时“互联网+”的潮流方兴未艾,经过这3年发展,吴晓波发现,佛山产业经济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也涌现了不少企业创新的成功案例。
面对新形势新格局,吴晓波建议佛山接下来要做好3件事,一是建高端的理工大学,二是要有国家级的实验室,三是成立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基金。
“培育新业态要靠企业家精神”
南方日报:你曾经多次来到佛山,距离你上一次的到来,你觉得整个佛山实体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吴晓波:我上一次到佛山是2015年。两年半的时间过去了,中国的实体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整个产业环境到消费群体都发生了巨变,比如成本的提高、电商的冲击、移动互联网出现后带来的变化等。
南方日报:在这些变化中,互联网经济是其中一个热门话题。这些年佛山非常注重培育新业态,但佛山却没有“独角兽”,甚至连新业态的新型领军人物也很少,对此你怎么看?
吴晓波:“独角兽”具有群居效应,全世界的“独角兽”也就是集中在几个区域,从国家来看,中国和美国最多。细到对中国不同的省份,有些甚至是没有的,或者说只有一两个。其实,有没有“独角兽”并不是那么重要。
培育新业态,在全国来说,都是一个大问题,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孵化。比如重庆发展孵化器,花了10多年,贵阳的云服务则是靠政府驱动,杭州的电商也离不开阿里巴巴长达20年的耕耘。任何一个城市都是这样,要形成庞大的产业,就需要相关的资源和人才都往这个城市偏移。
南方日报:那么,适应新产业的发展,政府和企业如何去促成这种偏移?
吴晓波:新产业的培育一点都不容易,这最终需要的是企业家精神,如果有企业冒头了,政府去推动,给其更多的资源,就很有可能促成这件事。政府可能很难做“从0到1”的事,但政府可以做从“1到N”的事情,也就是有苗头了,政府再去扶持。
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产业规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区域的产业形成,如果没有经历两个经济周期是不可能实现,而一个经济周期是4到5年,也就是说,培育一个新产业至少需要10年以上才能看到苗头。所以更需要企业家精神,对于年轻的企业家,要有允许试错和失败的空间。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