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打造开放共享高效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1-17

  创新驱动发展 关 键 在 人 才,人才创新创业离不开承载 平台。 作为人才大市,武汉多年 致力于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 设,为人才的成果转化提供孵 化场地,为人才的项目落地打 造承接载体,为人才的资源对 接营造交流空间,为人才的梦 想实现搭建事业舞台。

  1987 年,我市诞生了我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历经 30 年发展, 全市创新创业平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与时俱进创新转型,逐步完成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 由单一服务向全链条服务、 由区域资源整合转向全球资源整合的蜕变,实现了服务功能从 1.0 版本到 4.0版本的转型升级,形成了多类别、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平台体系。

  截至目前, 全市已建成 7 个“创谷”、52个创新创业园区(街区)、217 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08 家众创空间、1352 个企业创新平台以及 16 个人才创新创业超市(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吸引集聚 5000 余名产业领军人才及团队, 涌现出一批高端科技成果和高技术企业,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作出了重要贡献。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当前,武汉作为超大城市, 正迎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 抢抓空前机遇,我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人才链、完善资金链、配套政策链,大力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以最好的空间、最好的政策、最优的服务广纳天下英才,与武汉结成奋斗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共历艰辛、共创辉煌。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布局平台建设

  注重把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与区域 产业特色、科教资源优势、城市有机更新结 合起来,充分利用场地设施、产业基础和资 源条件,低成本、高效率地推进全市人才创 新创业平台大发展。

  ——紧扣产业转型升级。全市正在建设 的 7 个“创谷”平台,每个“创谷”都瞄准信息 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中的一 个具体细分领域,聚集各区主导产业链条和 迭代发展的高端人才企业,致力于打造一个 个优势产业集聚高地。

  ——依托科教资源优势。 联合高校院 所,合作建设一批高校创业孵化基地,打造了 10 个环高校产业带、环高校众创圈,推广“创 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模式,促进产学研深度对接融合, 有效承接高校科教成果落地转化。华中科技大学与华工科技、华工创投等联合组建启明星空创客空间, 已培育华科联创团队、冰岩团队、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机械创新基地等 19 个示范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网聚了千余名大学生科技创新精英。

  ——结合城市有机更新。 紧抓城市“三旧”改造的契机,利用闲置厂房、仓库、楼宇及商业设施,广泛发挥企业、投资机构、高校院所等社会力量,改造建设以创业咖啡、创客空间等为主要形态的众创空间和新型孵化器,让众创空间遍布全城,让创新创业从“小众”变为“大众”。 汉阳区对原 824 厂的工业老厂房重新定义设计,打造成汉阳造创意产业园,吸引了大批创意产业人才入驻。

  痛点思维 不断提升平台服务功能

  根据人才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痛点”和 需求,优化和提升平台服务功能,着力为人 才和企业提供宜居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 生产生活环境和配套服务。

  ——着力构建全链条的生产服务。 围绕 人才创新创业的成长路径和发展阶段, 提供 全方位、全链条、保姆式服务,帮助创业企业 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东科创星孵化器 创造的“免费创业培训 + 定制化辅导 + 早期 天使投资 + 资源共享”孵化器模式,181 名学 员中便产生了 52 名“3551 光谷人才”和 12 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被称为武汉的“创业黄埔”。

  ——着力提供保姆式的生活服务。 针对 人才对“生活圈”的需求,将平台建成人才轻 松工作、生活、娱乐的“活力社区”,让人才创 新创业无生活之忧。 光谷生物城着力打造“1公里生活圈”,配套餐厅、超市和必要的室内 外活动设施, 建设人才公寓, 引入邮政、电 信、燃气、自来水、电力等公共便民服务,同 时开展体育比赛、读书会、音乐剧、艺术展等 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人才文化生活,让人才 创新创业之余,也能尽情享受生活。

  ——着力打造人性化的生态服务。 一 方面全力打造留住人才的“硬生态”,人才 创新创业平台一般选择在环湖、 环山、环 水、绿带周边等环境优美区域,或高校院所 毗邻区域、 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等条件优越 区域,增强人才在武汉的幸福感,另一方面 着力营造尊重人才的“软生态”,将人才提 升至“城市合伙人”的战略高度,给予制度 化的保障和礼遇,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 社会氛围。

  整合资源 统筹集聚创新创业要素

  整合政府、 市场和社会等各方资源,集 聚政策、人才、资本、技术、成果、场地等创新 要素,促进人才与市场、成果与企业、项目与 资金、产品与需求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

  ——有效聚合政府资源。统筹政策实施, 集合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优惠政策,确保政策落实;统筹场地使用,建 立孵化场地统一信息管理, 实现创业场地的 高效流转和优化配置;统筹资金支持,保证人 才专项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支持人才创新创 业平台建设;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在人才创 新创业服务超市建立“一窗口受理、一站式联 办、一网式运行”的并联服务机制。

  ——优化配置市场资源。 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各类创新资源 的优化配置,最大化发挥各类创新要素的效 益。 高投众创·梦想集装箱设立 20 余只创投 基金,每周举办“融资微路演”,邀请投资人 和融资企业,进行项目融资撮合。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鼓励平台采取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 引入社会中介机 构,举办人才沙龙、项目路演、创业大赛等活 动,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资金等社会化、专 业化服务。 东西湖区人才服务中心引入社会 组织力量,推出创客空间会员卡、人才医疗 服务卡等 20 多个服务产品。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